李成桂剧照
太宗万寿圣节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建文帝。由于靖难的缘故,建文朝的史料被大量销毁,朱允炆本人在洪武朝的记录也被大量删除。比如朱允炆的生日是十一月初五日,可是《太祖实录》中从未有皇太孙千秋节的记录,史书中也找不到建文帝圣节的记载。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四月十七日,是篡位登基以后朱棣的第一个生日。我们看到《太宗实录》将这一天记为“万寿圣节”,那么到底是朱允炆还是朱棣把“天寿圣节”的名称给改了,现在已无可考据。和洪武朝相比,除了皇帝本人接受百官朝贺之外,官员的命妇们还要进宫朝贺皇后。
癸亥,万寿圣节。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命妇朝皇后于坤宁宫,赐宴。—《明太宗实录卷十九》
朱棣与徐皇后剧照
不过到了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也许是见到入宫的命妇人数太多,朱棣大笔一挥,改为自今以后三品以上的命妇才能进宫。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七月徐皇后崩逝之后,朱棣在次年的万寿圣节依然在奉天殿接受了朝贺,只是免去了奏乐。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朱棣巡狩北京,当年生日就在北京度过,也成为明朝第一个在两座京城都过了生日的皇帝。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朱棣北征,这一年的生日在禽胡山度过。
壬子,车驾次禽胡山。上制铭刻石曰: “瀚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胡尘,永清沙漠。”赐其泉名灵济。以明日万寿圣节,敕免文武群臣贺。—《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三》
而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第二次北伐之时,朱棣的生日在龙沙甸度过。不过虽然条件艰苦,永乐皇帝还不忘给从征文武群臣赐宴。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朱棣自南京迁居北京,途经茌平(今属山东聊城)之时,皇帝陛下在此度过了自己五十八岁的生日。
太宗朱棣剧照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四月初八日,北京紫禁城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发生火灾。朱棣下诏大赦天下之余,也免去了本月十七日万寿圣节的庆贺之礼。
己酉,万寿圣节。先期礼部奏行庆贺礼,上敕文武群臣曰: “比者上天垂戒,奉天等三殿灾。朕心勤惕,寝食不宁。方反躬省愆,遑遑夙夜。而礼部谓朕初度请行贺礼,此岂所以相朕恭承天意?盖益重朕之不德也,其止勿贺。”—《明太宗实录卷二百三十六》
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朱棣第三次北伐,本年的生日则在龙门度过。念在士卒从征艰苦,皇帝下旨免贺。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第五次北伐,这一次在赤城过了生日,同样也免去了百官所行的贺礼。
作为一个马上皇帝,朱棣忙得顾不上自己的生日。而这一点,恐怕也只有后世的明武宗朱厚照可以比拟。
历代大明皇帝生日趣闻第五次北伐班师途中,朱棣于七月十八日在榆木川驾崩。扈从大臣秘不发丧,让大学士杨荣赶赴北京向皇太子报丧。一行人紧赶慢赶,这才在八月初二日赶到大内,此时朱高炽的七月二十三日的生日早已过去。
朱高炽与朱棣剧照
次年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十二日仁宗朱高炽驾崩,成为明朝唯一没能过上万寿圣节的皇帝。
宣宗朱瞻基在位之时,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开年天久不雨,皇帝本人一直在斋戒求雨。结果二月初九日万寿圣节当天“大雨竟日,田野沾足”,朱瞻基大喜之下还写了一首诗:《祭社稷承甘雨歌》。
英宗朱祁镇在位之初,生日并无特别。倒是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土木堡之变后,皇帝成了瓦剌人的俘虏,当年十一月十一日生日怎么办,一时成了难题。最终礼部建议当天大家一起到朝天宫行遥贺礼,得到了新天子朱祁钰的同意。
壬子,礼部奏十一月十一日恭遇太上皇帝圣节。是日早,在京文武百官应诣朝天宫行遥贺礼。仍预行各王府并在外大小衙门至期亦行遥贺礼,其庆贺表宜令暂且停罢。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四·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