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个人详细资料,高尔基本人照片

首页 > 机动车 > 作者:YD1662023-05-02 19:47:50

高尔基个人详细资料,高尔基本人照片(1)

高尔基的小说《童年》据说是以他自己的经历为原型创作的,然而其内容却未必完全符合高尔基的真实家世。整部小说所描述的童年可以说是并不让人愉悦的,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铅一样沉重的丑陋”。很多解读者会说这部小说所描述的苦难童年是整个俄国下层平民社会的缩影,不过这可能是个误读,高尔基不幸的童年更多的来源于其不幸的家族历史,而这最终塑造了他的人格和心理,并且决定了他的革命之路。

一、童年的阴影

高尔基原名叫阿列克谢·彼什科夫,他的祖父萨瓦季·彼什科夫曾是尼古拉一世时代的军官,后来违反军纪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彼尔姆,高尔基的父亲马克西姆·彼什科夫就出生在那里。其实高尔基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勤奋的手艺人,他后来离开了西伯利亚,搬迁到了下诺夫哥罗德,并且在那里娶了高尔基的母亲瓦尔瓦拉·卡希林。高尔基的母系家族也是一个工匠家族,外祖父瓦西里·卡希林不仅很受当地人尊敬的手艺人,而且家产殷实,女婿又老实勤奋,看来整个家族的未来都非常美好。

高尔基个人详细资料,高尔基本人照片(2)

下诺夫哥罗德街景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马克西姆和瓦尔瓦拉生下了小阿列克谢之后不久,灾难开始降临到这两个家族身上。1871年,三岁的高尔基染上了霍乱,虽然他本人被治愈了,但是他的父亲马克西姆却被传染,并最终去世。瓦尔瓦拉当时还为高尔基怀了一个弟弟,也最终夭折。丧夫失子的瓦尔瓦拉带着三岁的高尔基回到了娘家。老瓦西里决定将遗产提前交给没有了经济来源的女儿,结果他的两个儿子也要求马上拿到自己的那一份遗产,于是老瓦西里不得不提前分家。然而他的两个儿子根本就是不学无术之徒,很快就耗尽了拿到手的遗产,而老瓦西里还要照顾瓦尔瓦拉母子俩,于是本来殷实的卡希林家族迅速的衰败下去了。

高尔基个人详细资料,高尔基本人照片(3)

年轻的高尔基(右边)和契诃夫

二、问题少年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下,高尔基很难感受到一般家庭的温暖,不过原因还并不完全是贫穷。彼什科夫和卡希林家族的衰败根源在于老瓦西里两个儿子的分家,而这是因为老瓦西里的女儿失去了他的丈夫马克西姆,而马克西姆之所以会染病去世是因为三岁的高尔基感染了霍乱。于是小高尔基就成了导致两个家族破败的源头,而这是他本人以及周围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老瓦西里经常在回想起自己不幸的根源的时候就会怨恨小高尔基,于是经常殴打自己的小外孙。这些不幸的经历显然给他留下了严重的童年阴影,高尔基在他的《童年》当中经常提到自己在外公家庭遭到的虐待,似乎他外公全家都不是什么好人。其实老瓦西里自己也很矛盾,他常常会在殴打小外孙之后向他道歉,他的两个舅舅虽然是败家子,但是并没有像他在书里面写的那样不堪。但是在小阿列克谢的眼里,由于整个童年都是阴暗的,所以在他的描述之下似乎所有这些人都是扭曲的面孔了。

高尔基个人详细资料,高尔基本人照片(4)

高尔基头像的浮雕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高尔基也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问题少年”,在大人们的眼中,这个孩子不仅是给家族带来灾难的祸患,还是一个调皮的捣蛋鬼。外祖父一家都是非常诚实和虔诚的东正教徒,经常带着小阿列克谢去教堂参加弥撒。可是小家伙却常常在做礼拜的时候不认真,老瓦西里很是恼火,常常按着小阿列克谢让他认真做礼拜,而这更加深了他的逆反意识,让他更加讨厌宗教。有一次他甚至故意把外祖父珍藏的圣徒图给毁掉了,十二个圣徒的头都被他剪下来了。还有一次,他的母亲瓦尔瓦拉要再嫁了,小阿列克谢却在大家参加婚礼的时候躲了起来,直到仪式结束才出现。其实今天的人会觉得这不过是一个孩子正常的逆反行为罢了,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事情只会给本来就不受待见的小高尔基带来旁人更多的偏见。

三、苦闷的青年

瓦尔瓦拉的再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她和儿子的处境,相反,在小高尔基的眼里,情况可能更糟糕了。因为他的母亲瓦尔瓦拉为第二个丈夫所生的孩子无一例外都夭折了,这无疑给这对夫妇的生活蒙上了深深的阴影。小高尔基不止一次看到继父殴打自己的母亲,一次在忍无可忍之下他捅伤了自己的继父。不幸的生活几乎毫无指望,高尔基不止一次想到自*。在母亲去世之后,高尔基就离开了自己的家庭,自谋生路。在做了几年小工之后,高尔基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仅仅读过教区学校,识字都不多的高尔基如何才能上得了大学呢?当时高尔基心仪的大学是喀山大学,1884年,16岁的高尔基决定来到喀山,开始边攒钱边自学。

高尔基个人详细资料,高尔基本人照片(5)

年轻的高尔基(最左)和朋友们

当时的喀山在俄罗斯中部地区算是比较繁荣的大城市,而一文不名的高尔基,怀揣着上大学的希望,在这里却只能感受到更大的落差。在高尔基的自传小说《我的大学》当中,他所描写的喀山的市民社会几乎是完全是病态的,普通老百姓一天天的过着没有希望的日子。其实这与其说是当时俄国社会的真相,不如说是一个看上去毫无前途的年轻人的不满而已。

因为在当时发生了好几件彻底摧毁青年高尔基人生希望的事情,其一是俄国教育部提高了上大学的门坎,这就意味着高尔基通过打工自学然后考上大学的梦想彻底破灭。其二,就是高尔基在《我的大学》当中没有提到的事情,他失败的恋爱,或者准确一点说是暗恋。其中一个他暗恋的对象是他打工的面包店的店员,不过一文不名的高尔基在当时即便有喜欢的姑娘,他也没有任何表白的勇气。

高尔基个人详细资料,高尔基本人照片(6)

高尔基的雕像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尔基不止一次想到要自*。在小说《我的大学》当中他对此事是轻描淡写的,因为那毕竟是他已经成为“进步作家”之后的作品,高尔基希望将小说的主题放在批判整个社会上,而不仅是去描写一个苦闷绝望的青年的内心世界。其实当时高尔基在自*之后被抢救了回来,此后他甚至还想要自*,可见当时的高尔基对生活已经无望到了何种程度。绝望之余高尔基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一开始选择的体裁是诗歌,但是很快他就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诗歌的天分,于是他开始转向小说。而这些不幸的经历却正好成了他创作的源泉,当时俄国的左翼势力蓬勃发展了起来,高尔基创作的大量反应底层人民生活的小说很快得到了左翼力量的欢迎,高尔基也就因此一步步地成为宣扬革命的进步作家,他早年的这些不幸遭遇最终成了灌溉他的文学沃土的肥料。

文史君说:

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素来被认为是他的苦难青少年的亲身经历,当然这些故事很多都是真的,但是高尔基在这三部小说当中想要塑造的俄国社会与其说是当时俄国的真实场景,还不如说是一个遭遇了不幸的童年和苦闷的青年的绝望的人眼中的残酷世界而已。然而,这些早年的苦难遭遇是真实的,那个少年内心的绝望和无助也是真实的。成名之后的高尔基有时会试图掩饰这一点,其实没有必要,因为苦难正是造就天才的最好的养料。

参考文献:

1、[俄]帕维尔·巴辛斯基:《另一个高尔基》,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2、[苏联] 马克西姆·高尔基:《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隔壁小王博士)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m.360k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