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在古代又被称为“消渴”,这与它的症状表现有关。血糖高或者糖尿病患者,常感觉口渴,喝水过,经常跑厕所。此外,还会有吃得多,偏爱甜食,但体重骤减;晚上睡不安稳;四肢乏力等症状,这类人群需要注意监测血糖。下面与大家分享几个古代治疗消渴的方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消渴偏方①——玉米须猪胰汤
配方:玉米须45g,黄芪30g,白术15g,猪胰100g。准备好材料后,与平时煲汤一样,放入砂锅中与猪胰同炖,每天喝一次。
功效:玉米须有利尿、去痛、降血糖的作用。猪胰常用于咯血、脾虚下痢、乳汁不通、不孕以及糖尿病等。《岭南采药录》记载:“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
消渴偏方②——参芪降糖饮
配方:黄芪20g,丹参、花粉、葛根各15g,忍冬藤、玄参各10g,五味子7g。将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砂锅中煎煮40分钟,取水饮用,每天一剂,可反复煎煮至味淡色浅。
功效:丹参、忍冬藤、玄参等煎剂可降血糖,效果能持续3-4小时,还能降低血脂及血黏稠度。此方亦是降血糖常用偏方,坚持用效果好。
消渴偏方③——青钱柳薏仁茶(要搭配薏仁)
配方:青钱柳10g、薏仁15g。提前将薏仁浸泡4小时,捞出加清水熬煮至八分熟,加入青钱柳嫩叶一起煎煮,每日2——3剂。袋泡茶则一次一包,沸水冲泡5分钟后饮用。
功效:青钱柳和薏仁都是修复胰岛、稀释血糖浓度的食物。临床研究表明,此方具有调整机体酸碱平衡、促进新陈代谢、修复腺体活性的作用,能稀释血糖、血脂的浓度,连服一个月以上可有显著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