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多年来,经常被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医学里的辨证论治到底是什么意思,这要从中医学的起源说起,中医学的起源其实很复杂,但离不开一本书,这本书叫《周易》,辨证论治的诊断单元是“证”。证是《周易》所言诸象中的“现象”,是疾病的表现,中医在论治的过程中,不是针对某一病因的特点,而是根据当时人体状态的特点进行调整,《周易》里讲“穷则变,变则通”,中医学里的辨证论治和这个道理也有一定的关联,正因为辨证论治这个方式,针对不同的症状,中医治疗的方式也不同,比如睡眠不好这一个症状,辨证以后它的治疗角度非常多,可能会通过脏腑辨证,也可能通过气血辨证,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入睡困难,睡眠不好,从补胃阴的角度该如何调理。
白天睡不着,晚上又难入睡,这个症状很多人都有,睡眠不好其实和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一个病因和大脑神经无关,和胃有关,为什么睡眠会和胃有关呢?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尤其是胃阴不足者,一是胃阴不足则胃气降泄失常,患者体内阴阳二气难以顺承转化,故而难入眠。再者,胃阴不足,则脾胃无法运化生成足够的津液。阴液不足,则心阴亏虚。心阴亏虚,则心神不安,患者也会失眠。
我曾经接待过这样一位患者。这位患者今年才30岁,是一个创业公司的老板,他说他平日里本来就睡眠时间很少,几乎到后半夜两点才睡,因为平日里工作太累了,几乎都倒头就睡,没想到这一个月以来,他凌晨回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睡着了也容易醒,去神经外科做了全面的检查,也没什么问题,他表示明明最近压力没那么大,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看了患者的舌苔,给他把了脉,发现他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这是典型的胃阴不足之象,我又仔细询问了患者,平日里除了睡眠不佳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不适,尤其是胃部,患者表示他平日三餐不定,平时还有腹胀、胃反酸一些列胃病,但是他都习惯了,包里也常备着胃药。我和这位患者讲,他睡眠不好除了睡得太晚之外,和胃病有很大的关系,胃调理好睡眠自然就好了。因此,我给这位患者开了养胃阴的方子,方中有:竹茹、生龙骨、牡蛎、党参、麦冬、五味子、沙参、乌梅、白芍、生山药、茯苓、炒枣仁、甘草等,辨证加减。患者服用了两个疗程后,胃部的不适症状消失,睡眠问题也解决了。
明明患者是睡眠不佳,但治疗却从胃阴不足入手,这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不仅如此,中医学将人体的某一小病都与人体的整体相连加以认识,和《周易》的天人合一也不谋而合。看似治失眠实则调胃阴,看似调胃阴实则安心神,这就是中医诊治的思路,对待的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症状都要辨证,正是因为辨证才能达到祛根的效果,这就是中医的“神奇”所在。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如果你也有此类问题,或者阳痿早泄,前列腺疾病,不育症等男科疾病,以及心脑血管,肠胃消化系统等各种慢性疾病的健康问题,需要帮助的话,可以通过私信或者评论区留言。我会真诚地帮助大家解决健康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