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10月25日早晨6:50,闹钟准时响起,邹俊杰开启一天的生活。洗漱完毕后,他就要赶去高铁站,乘坐G7228前往南京的公司上班。每天往返200公里,通勤时间约3小时,这样的双城生活他已经坚持一年多了。
△邹俊杰
生物钟比闹钟准时,
曾因忘带身份证凌晨两点到家
洗漱15分钟,每天7:05从家里出发,骑电动车12分钟到芜湖站,7点半坐高铁到南京,8点半左右到达公司。每天早晨,“90后”邹俊杰的时间都是计算好的,每个时间点应该做什么,他了然于胸。
10月25日上午10点,邹俊杰已经到公司工作一个小时了。去年8月,他被现在的公司录用,做人力资源相关工作。他说:“我现在每天醒得比闹钟早,早起已经成了习惯。”
对于邹俊杰来说,每天比较赶的一段路就是早上赶高铁,他出门之前总会习惯性地看一下时间,如果时间来得及,就骑电动车到高铁站,然后跑到检票口,跑的速度要看距离发车时间还剩多少。“如果时间来不及,我就会打车到高铁站,这样大约能节省一半时间。”
乘坐G7228,他上班基本没有迟到过。虽然是早晨的高铁,但是在邹俊杰印象中每天人都很多,尤其是芜湖、马鞍山上车的人很多。这列他无比熟悉的高铁,也“承包”了他的休闲时间。“有时候我会打打游戏,刷刷视频,有时候上车后就眯会儿,42分钟,一睁眼就到南京了。再坐地铁1号线到天隆寺站,步行就可以到公司了。”
下班返回芜湖就相对轻松了。到家七八点,他还能和家人一起吃晚饭。不过,偶尔也会有意外情况发生。
邹俊杰回忆,去年秋招的时候,有一次他进校招生,把外套放在学校忘记带回公司,身份证刚好放在了那件衣服的口袋里。他下班时才发现,然后从公司打车过去取身份证,后来错过了高铁。他决定打顺风车回芜湖,在校门口等车花了两个小时,路上又花了两个小时,到家已经凌晨两点多了。邹俊杰笑着说:“经过这次我才发现,没有高铁,两个地方的距离感就出来了。”
第二次选择南京,
天天回芜湖才感觉是住在家里
邹俊杰是安徽六安人,大学在芜湖就读,读书期间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2017年大学毕业后,他们都留在芜湖工作。2018年初,邹俊杰第一次来南京工作,当时住在板桥,一周回芜湖一两次。
2019年,邹俊杰回到芜湖买房定居,准备结婚。“当时考虑到家庭因素,就留在了芜湖。工作一年后,发现各方面不太理想,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又开始投简历,想再到南京发展。”
“我记得收到offer的时候,因为公司距离地铁站很近,当时就决定开始芜湖、南京来回跑。”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邹俊杰其实算了一笔账,如果在南京租房,每个月房租至少1500元,还不算生活费。如果是来回通勤的话,车费一天也就70多元。“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比别人多花时间在路上,不过南京的同事也需要挤公交、地铁,可能还没有座位。开车的同事,如果遇上堵车的话,比我通勤的时间还要长。同事们觉得我往返两个城市很辛苦,可是习惯后,我觉得挺好的,乐在其中。”
对于邹俊杰双城生活的选择,家人也是比较支持的。每天晚上和妻子一起吃顿饭是他最惬意的时光,回到家,妻子做好了饭菜,吃完后一起做家务。他说:“之前一周回去一两次我觉得我是住在南京,现在天天都回去我才能感觉是住在家里,陪家人的时间也更多了。”偶尔加班不能回家吃饭,妻子也会抱怨两句,但是更多的是关心。今年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邹俊杰在南京住了一个月,衣服都是从芜湖寄过来的,他每天和妻子在线上联系。
未来选择在哪个城市生活,邹俊杰也没有答案。但是他知道,双城的状态不能一直持续下去。“如果我在南京发展得好,就把芜湖的房子卖了来南京生活。如果芜湖有更好的机会,我也会回去。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用视频记录双城生活,
有粉丝受影响也开始“两头跑”
在决定往返芜湖与南京之间前,邹俊杰并不了解双城生活。2021年9月2日,他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了一条下班回芜湖的视频,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没有想到引来很多网友的关注。
“我在芜湖上班,你到芜湖的时候,我还没有下班。”“家在芜湖,家人在芜湖,可以理解。”“我也是在南京上班的芜湖人,还是在南京租房舒服点。”“我上班和下班都是和你坐同一班车,早上出门比你迟5分钟。”……这条视频引发了网友的讨论,共有415条评论。邹俊杰说:“视频发布后,还有很多网友来评论,说他们也过着双城生活,有北京的,上海的,天津的。”
后来,邹俊杰也开始不定期更新他的上下班生活,他的身上多了一个“双城生活”的标签。在他的影响下,有两个粉丝也退掉了在南京租的房子,开启了往返南京马鞍山、南京芜湖的双城生活。
随着交通的发展,城市之间的距离不断被拉近,更多年轻人开始了双城生活。截至2021年底,长三角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3万余公里,其中高铁里程6300多公里。在川流不息的列车上,还有许多像邹俊杰这样的年轻人,一边体验着高铁带来的双城生活,一边安放了梦想和生活。
记者:徐梦云
(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