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苏康。
今天我想和你探讨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对于学习,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却很困惑,这也是我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才能打破过去对学习的认知。
因为我们的学习方法转变了之后,才可能进入一种更高效的学习状态,才能获得全然不同的学习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明确我们的学习对象,我们要学的这个内容,它得先是有效的。
什么是有效的?什么是无效的?
比如我突然想去学吉他乐器,但因为它对我的生活和工作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导致一直没学好。
所以,我会把它划分为无效的学习对象。
所谓有效就是跟你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站在功利的角度上来说,就是你一定用的上的。
其实高效学习就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手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一个工作或生活当中的难题为目的着手学习。
你需要勤加练习,有时候还需要向这个领域的专家求助。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呢?
01
先明确你的学习对象
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要再进一步思考问题的根本,你的这个学习方法要适合你选择的学习对象。
你曾经是否学过一样乐器,费了半天劲也没入门;
你是否在学语言时上来就先学语法,最后变成从入门到放弃;
那肯定就是学习方法错了。
倒不是你努力的问题,只不过是你选错了学习方法,你选了一个低效的学习方法。
你是在用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本来应该用模仿式的学习方法去学习知识。
什么是模仿式学习?
模仿式的学习,就是遇到什么就学什么,以模仿为主,积少成多,以量取胜。
学完就可以,它就属于你了,你可以在生活中运用了。
模仿式学习注重对象的本身,相当于一门知识或者技能,它表面上看起来的样子。
比如你学习像语言、乐器、书法等,你可能要用模仿式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才有效果。
什么是系统化学习?
系统化学习就是先确定要学习的知识领域,然后将该领域内的主要概念以及方法论了解清楚,再和其他知识的概念关联起来,最后连接成一个结构体系。
简单来说,就是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分成三步:
学习该领域内的知识信息,这是“点”。
将学习到的“点”,与其他的点,或者知识体系进行连接,形成“线”,不断的“连线”,形成“面”。
最后形成一个由“点”-“线”-“面”的过程。
系统化学习它侧重对结构关系的一个认识,提倡透过表面现象去寻求底层关系。
也就是说,你要学习的是一套能举一反三的体系。
比如像医药学、艺术,或者经济学等,那就应该用系统化的方式学习。
在系统化学习的时候,更注重一个结构化,体系化的学习。
学会之后可能是为了创造,是一种质变。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你所选择的学习对象是什么,就会影响到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去学习它。
只有明确了学习对象,并掌握了适合的学习方法,你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02
练习不必顾全大局
有时候有效也可能变成低效。
那怎么从有效变成高效呢?
学习的速度和效率的提升理论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避免无效学习,那么学习的速度和效率自然就可以提升了。
二是尽可能通过更好的学习方法把有效变为高效。
怎么样做是更好的学习方法呢?
简单来说,就是把你的目标进行拆解,针对拆解的步骤细节进行逐个反复的练习,不用一开始就照顾全局。
比如你要用乐器弹奏一首乐曲,你不要每次练习的时候都从曲子的开头一直弹奏到结尾,中间遇到一些卡点就想着把它顺过去,这样做效率是很低的。
你应该每天只练好这个曲子当中的一句,可能是6个小节,你每天就练6个小节,单个突破,练熟才能顺利完成整个乐曲。
因此,将目标拆解是不必先考虑全局的,先单点突破再向全局进发的策略。
03
碎片化学习的真相
在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之后,如果再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那么你的进步一定是突飞猛进的。
所以,学习的时间安排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对于我们大多数成年人来说,最好是能有整块的集中时间来学习。
可是我们每天还要面对各种琐碎事情,那么碎片化学习就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好方式了。
怎么才能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更高效的学习呢?
有一个方法,就是你要带着困惑和问题进行学习。
碎片化学习不是你东拼西凑的零散学习。
而是要基于你的思考,也就是要带着困惑和问题去执行碎片化的学习,最终的效果一定是要把这些碎片给链接起来。
在一段时间内,你的头脑当中应该始终有一个主题。
这些碎片它不是满地的碎纸,而是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一张张需要拼凑成地图的残片。
你的目的是将这些残片收集,而不是乱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地图。
不过,碎片化学习终究是有局限性的,碎片化学习只能作为成年人学习的补充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假性的碎片化学习叫做收藏(去收藏夹吃灰把)。
你一定对这个功能应该非常熟悉,收藏这个功能是很常见的。
在很多软件当中,作为一种人性化的设置。
它的存在作用能够缓解人们对知识的焦虑。
但这种缓解其实不是真正的缓解,只是给你造成一种幻觉。
让你觉得收藏了这些“知识”就是自己的了。
但其实,如果你收藏完了不看的话,它并不属于你,你最好破除掉这种自我幻觉。
我之前就有很深的体会,比如我之前就很喜欢收藏微信文章,感觉不错的立马收藏,在心里告诉自己:等我有空在看。
然后又看到一篇,继续收藏,后来发现越来越多。
可是看的却越来越少,渐渐地感觉自己有一种对知识的焦虑。
所以,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基本不再收藏了。
觉得还不错的内容,一定要安排时间先学习完再学习其他。
写在最后
任何学习都要先懂得找方法,这个方法一定是符合学习对象的,才能对应适合的学习方法。
不然很容易陷入自己花了时间和精力,努力了还没有任何效果的困境,这就要你停止无效地努力了。
要记住,碎片化的只是时间,不是你的知识。
苏康说:
任何学习再没有付诸行动之前,那都只是信息,而不是你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