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首 艹 笔画数 12 五笔 ATGF
- 参考:蕫
董(蕫-dǒng-动词)
(形声。从艸,重声。①本义:草名,即鼎蕫。②督察)
⑴ 监督;督察 [supervise]
- 董之用威。——《书·大禹谟》
- 传:“董,督也。”
- 董逋逃。——《左传·文公六年》
- 董之以武师。——《左传·昭公十年》
- 出则监察而董是非。——《后汉书·陈忠传》
-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 董正(监督纠正);
- 董统鹰扬(为督察纲纪而大展雄才);
- 董治(监督管理);
- 董摄(监督治理)
⑵ 统率 [command]
- 董一(统一主持;一统);
- 董率(董帅。统率;领导);
- 董督(统率)
⑶ 主持;主管 [take charge of]
- 董成(主持和谈)
⑷ 正,守正 [rectify]
- 董,正也。——《尔雅·释诂》
- 随人使少师董成。——《左传·桓公六年》
- 而辱使董振择之。——《左传·昭公三年》
-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楚辞·屈原·涉江》
- 董道(守正道);
- 董役(正其事理);
- 董齐(征伐之使归一统)
董-dǒng
⑴ 监督管理:董统。董督。董正(督察纠正)。董理。董事(某些企业、学校的资产所有者推举出来代表自己监督和主持业务的人)。董其成。
⑵ 正:“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⑶ 深藏:“年六十已上,气当大董”。
⑷ 姓。第一个渊源:源于己姓,出自帝舜赐予颛顼后裔飂之子的姓氏,属于帝王赐姓为氏。相传,颛顼的己姓之后裔飂飂叔安有个儿子叫董父,他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即马)。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侯(今山东定陶),还赐他以董为姓氏,他的后代就是董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己姓,出自颛顼帝之孙子吴回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传说重黎是一位氏族首领以谆耀敦大,光明四海。颛顼任命其为火正,专门管理火。颛顼死后,侄子高辛(玄嚣的孙子)继位,即帝喾(帝俊),帝喾任命重黎为“祝融”之官称。后来共工氏作乱,帝喾派遣重黎前去镇压,重黎多次镇压而不成功,帝喾大怒,将重黎召回论罪处斩,然后以重黎的弟弟吴回接替重黎的官位,继续为祝融之官。
吴回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所以叫陆终。陆终有个儿子叫参胡,因住董地(今山东濮城),其后裔子孙就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朝大夫辛有的儿子,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春秋时期,周王朝有个大夫叫辛有,辛有的两个儿子都在晋国任太史,负责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以官名称为董督。
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五年》中记载:“辛有,周人也。其二子适晋为大史,籍黡与之共董督晋典,因为董氏。”
这两个董督的后代世袭晋国史官,一直担当晋国的太史令,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的官称为姓氏,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其中一个叫董狐的,时为晋侯史官,其后代则世代为侯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董泽,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董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湖之称,又泽名。在史籍《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文喜邑有董池陂,古董泽。”
古籍中所指“文喜邑”,就是汉朝时期的“河东闻喜”,即今山西省运城地区,是“千古山西二雄”之一关羽的家乡,其时有一巨大的湿地地貌,因水中盛产“董蕖”因而称“董泽”。
“董蕖”,就是古人对莲藕的一种称谓,在今天山西、陕西地区,菜市场上仍有称莲藕为“董菜”者。
传说董泽曾“浩淼数百里”,后被人类破坏,逐渐成为盐湖,最后干涸,消失得无影无踪,今只留得一个“运城市盐湖区”的行政名称。
在董泽周围生活的住民,有以其居住地名为姓氏者,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汉朝时期南匈奴屠各部奥矣·毛都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呼勒都古德氏,源出汉朝时期南匈奴屠各部奥矣·毛都氏部落,其实是古肃慎民族的一个分支,在东汉时期曾一度改汉姓为胡氏。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奥矣·毛都氏部落的一个分支,逐渐北迁居于大青山一带原始林区(今蒙古肯特山区),因此被称为“林中之民”,辽国的契丹族人和后来西夏国的党项族人则称其为“蒂奇斯族”,金国时期的女真族人称其为“呼勒都古德”。与古突厥语“奥矣·毛都”的意思一样,古女真语“呼勒都古德”也是“林木、林中人、森林猎人”之义,后因以为部落名称和姓氏。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的历史过程中,奥矣·毛都氏部落以及呼勒都古德氏部落皆成为蒙古兀良哈部落下属诸部,逐渐成为蒙古族。
明朝初期,蒙古族呼勒都古德氏即有取汉姓为董氏、胡氏者,至清朝中叶以后,大多数族人冠汉姓为董氏,少部分人称胡氏,世代相传至尽。
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董鄂氏,亦称栋鄂氏,满语为Donggo Hala,世居董鄂(今辽宁桓仁、宽甸一带),是满族著姓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董氏、栋氏。
⑵.满族栋佳氏,亦称董家氏、董佳氏,满语为Do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董佳城(今辽宁新宾)、嘉木湖(今辽宁新宾)、嘉哈(今辽宁新宾夹河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董氏、邓氏、陈氏等。
⑶.满族珠格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术虎部,以部为氏,满语为Juge Hala,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内布列亚河流域)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董氏。
⑷.满族珠赫哷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术虎部,满语为Juhere Hala,汉义“冰冻”,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董氏、术氏。
⑸.满族朱胡氏,源出元朝时期女真海通猛安朱胡氏族,满语为Juhu Hala,在明朝时期的汉姓即为董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朝鲜族,属于汉化改姓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有董氏,
明洪武二年(高丽武宗二十一年,公元1369年)农历4月,明太祖朱元璋派遣董仲舒的第六十二世孙董承宣、董印宣兄弟二人,以接慰之职使出使高丽,后被李氏挽留在朝鲜而归化高丽,定居荣川,被封为荣川君,并将中国故乡广川作为本贯,史称广川董氏。
董承宣的兄弟董印宣第八世孙董一元,在丁酉再乱时,以明朝将领的身份东渡朝鲜,参加抗倭战争,战后与其二子董大顺、董昌顺定居高丽。董一元及其后裔落籍后,未另立新的本贯,而加人了广川本贯。其后裔称董印宣为一世祖,以广川为本贯,形成朝鲜广川董氏。
据文献《韩国姓氏大百科·姓氏的故乡》的记载:广川董氏渊源于中国,是汉朝巨儒董仲舒的后裔。1985年韩国经济企划院的国情调查显示,广川董氏已有三千八百五十余人。韩国现在有四千六百多董氏族人。今朝鲜与韩国董氏族裔成立有董仲舒族裔会。
董(dǒng-名词)
⑴ 今简称董事为董 [director]。如:校董;董事会(某些公私合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或私人所办企业、学校、团体等的领导机构)
⑵ 古地名。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省万荣县境 [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