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年是明中期吗,天启年欧洲是什么样的

首页>影视动漫>作者:YD1662023-05-22 22:34:59

一、明后期社会矛盾激化

1.土地兼并发展

(1)藩王占田,皇庄大规模发展。

(2)官僚兼并土地。

2.赋役沉重

3.农民境遇悲苦

佃农人身束缚严重、长工和奴婢没有自由。

4.城市居民反矿监、税监(市民与政府矛盾)

5.东林党议(开明士大夫与政府矛盾)

(1)东林党形成

背景:皇帝不问政事、行政效率低下、吏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形成标志:万历32年(1604年),顾宪成与高攀龙等人被革职,在故乡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抨击时政,成为舆论中心,东林党因此得名。

目的:参与中央决策、官吏黜陟,反对无能的大官僚和宦官,力图挽救明王朝。

(2)其他党派:

浙党:沈一贯、宣党:汤宾尹、昆党:顾天峻及齐党与楚党。

阉党:熹宗(朱由校)天启时,诸党被阉党吞并。

(3)东林党与诸党的斗争:争国本案(神宗)

明末三大案:

梃击案:一男子执木棒打入太子朱常洛的东宫。

红丸案:光宗(朱常洛)服红丸病死。

移宫案:李选侍占居僖宗居住的乾清宫,妄图控制朝政,东林党逼迫其移出。

双方借以打压对方的手段和工具为廷推(吏部会集其他官员共同推举朝中重要职务和朝外方面大员人选的制度)与京察(对全体官员定期进行的任职情况检查)。

(4)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

杨涟弹劾魏忠贤;阉党反击,将东林党逐出朝廷,主要人物逮捕入狱。

《东林点将录》、《同志录》为阉党所编东林党人名单。《三朝要典》为阉党代表官方对三案所下定论。崇祯即位,为东林党昭雪,*魏忠贤,毁《三朝要典》。

6.复社

崇祯(朱由检)元年(1628),江南士人张溥等将当地文社合并组织为“复社”,取“兴复古学”之义,以后发展迅速,成员遍及七、八省,达2000余人。复社以“以文会友”为宗旨,实际上政治色彩浓厚,多次利用集团势力和领袖人物的影响干预科举考试、地方行政,乃至内阁大臣廷推。

复社以东林党继承者自居,部分东林党子弟加入,时称“小东林”。终崇祯一朝,复社与阉党残余斗争绵延不绝,明亡以后,余波犹有影响。

二、明末农民起义

因吏治腐败,财政崩溃及加派三饷(辽饷、剿饷、练饷)导致。

1.初期阶段

(1)陕西起兵: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裁撤驿站,高迎祥、张献忠等起义。

(2)荥阳大会:崇祯七年(1634年)李自成提出“联合作战,分兵迎击”的方略。

2.中期阶段

(1)孙传庭诛高迎祥:崇祯九年(1636年)孙传庭于子午谷设伏,高迎祥被俘。

(2)杨嗣昌十面张网:四正、六隅、十面网。

(3)起义受挫:明朝抽调辽东主力围剿。李自成潼关战败、张献忠谷城受抚。

3.高级阶段

(1)再举义兵:张献忠起于谷城、李自成突入河南。

(2)建立政权:

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张献忠在武昌称大西王、在成都建立政权,国号大西。

(3)明朝灭亡:崇祯十七年(1644年)大顺军入城,崇祯万寿山(煤山)自缢。

4.最后阶段

(1)李自成在北京:设机构,开科举,铸钱币,追赃。

(2)抗清失败:

吴三桂于山海关联合清军打败李自成。

顺治二年(1645 年),潼关战役再败,李自成死于湖北九宫山。

次年,张献忠战死于川北西充凤凰坡。

5.评价

中国封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之一,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封建生产关系,为请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第一次提出均田的口号,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m.360k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