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闺蜜和我吐槽,说实在受不了才7岁的孩子就满嘴谎言:
明明没有写作业在玩手机,偏偏要说自己写完了;
在学校说肚子痛要请假回家,在家里却活蹦乱跳;
上桌吃饭就说自己肚子饱吃不下了,一看到零食就两眼发直……
闺蜜说,孩子犯的也不是什么大错,可他偏偏选择隐瞒,怎么凶都不改,真担心这样下去会成为“说谎精”。
其实,现实中撒谎的孩子不在少数。
有的父母会善意引导,有的会严厉批评,还有的甚至责骂和体罚。
孩子撒谎,可大可小,我们既要教育孩子,更要走入他们的内心,去探究这一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说到孩子撒谎,绝大多数父母都会无法忍受:孩子那么小就学会撒谎了,以后长大了还不谎话连篇?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撒谎,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根据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心理学李康教授的研究:
差不多有30%的孩子在他们两岁那年开始第一次撒谎,而到了4岁的时候,已经有80%的孩子学会撒谎了。
曾看到过一个“妈妈灵魂拷问偷拿画画的儿子”的视频。
5岁的儿子和来家里做客的堂姐一起画画,不一会儿,儿子开心地拿着画给妈妈看。
妈妈知道自己儿子的画画水平,询问之下,儿子弱弱地承认,是自己拿了堂姐的画,只因为想得到妈妈的表扬。
因为想要获得夸赞,所以偷拿;因为想要吸引父母注意,所以撒谎。
这就是年幼的孩子,最简单、也是最正常的“撒谎”思维。
其实,很多孩子在童年时代都有过撒谎的行为。
钟南山院士曾透露,自己小时候也说过谎,把本应上交学校的伙食费私藏起来,买了零食。
母亲问起时伙食费有没有剩时,他撒谎说没剩。
当谎言被拆穿时,他以为父母会将他痛打一顿。
没想到,母亲没有过多的责怪,只是对他说:“你这么做是不诚实的。”
一向严厉的父亲则说:“南山,你好好想想,你这样骗我们,你到底对不对。”
钟南山说,那晚,他一夜无眠,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错误。
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正视他们的撒谎行为,理解撒谎背后的动机,才能放下内心的焦虑,也会收获一个更加诚实的孩子。
没有无缘无故的谎言,根据孩子的撒谎行为,寻找孩子背后撒谎的缘由,才能对症下药,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引。
《孩子总撒谎,妈妈怎么办》这本书里分享了一个案例:
册册每天放学后都要在外玩一会儿才回家,有一次实在太晚,妈妈毫不客气打了她一顿。
没想到,册册不仅没有因为妈妈的打骂变得听话,反而学会用谎言搪塞妈妈。
她还是隔三岔五地玩到很晚回去,妈妈问起,就谎称是路上堵车,或是老师拖堂。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吉诺特在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说:
“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
在孩子看来,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为了逃避来自大人的责罚,他会想出各种理由来掩盖自己的错误或是推卸自己的责任,因此而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