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一个个浓缩着人间烟火气息的名字,带着鲜明的地域特征,不知疲惫地为我们讲述着饮食江湖的故事,麻辣鲜咸,清香爽口,各种味道层出不穷,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在锅碗瓢盆的交响曲里,尽情享受美味在舌尖上的律动。
蒸煮烧烤,煎炸焖焗,酱卤爆炒,不同的烹饪手法,幻化出多重诱人的滋味,牢牢抓住了饮食男女的胃,也让平淡无奇的生活拥有了无限幸福的空间。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所言,大多数的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 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
从一粒米的播种到团糕羹饭的形成,从一颗麦子的收割到酱香面点的呈现,从山珍野味的采撷到河鲜鱼获的出产,无不蕴藏着人类的智慧。经过辛勤的劳作和时间的酝酿,大自然把无限的恩泽源源不断地供上我们的餐桌,舌尖上的味道,终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和念念不忘的思乡之本。
一道道美食挟裹着人们心理味觉的需求,巧妙地反映了味外之味与乡情乡味,没有一个人能够抵挡得了它的诱惑。尤其是当美食与乡愁扯上关系的时候,美食便不单只是美食,它浓缩着的,是人情的味道,家的味道,旧时的味道和妈妈的味道。 一道道美食挟裹着人们心理味觉的需求,巧妙地反映了味外之味与乡情乡味,没有一个人能够抵挡得了它的诱惑。尤其是当美食与乡愁扯上关系的时候,美食便不单只是美食,它浓缩着的,是人情的味道,家的味道,旧时的味道和妈妈的味道。
许多时候粗俗与雅致的区别,往往只在于人们内心的感受,比如拎在手上的菜篮子,本来只是为了一日三餐的必须而存在,可是一旦融入了文化的元素后,手上的菜蓝子便不单只是日常裹腹的寻常和一日三餐的必须,到底还是归结到了视觉与味觉的高度,因此而成为了味的艺术。
和许许多多对美食文化感兴趣的人一样,这个夏天,被一档还原经典作品当中的美食,品味中国文化的韵味的精品美食文化节目所打动,忽然萌发此念,要借手中的笔来写一写我们杭州的美食以及与之相关的美食故事,权当一碗开胃的酸梅汤。
说起美食,总离不开鸡鸭鱼肉,就象说起杭州,总离不开西子湖一样,杭州水产资源丰富,饮食清淡,除了鱼头豆腐、西湖莼菜汤、宋嫂鱼羹、蟹酿橙和清汤鱼圆、蜜汁火方、叫化童鸡、笋干老鸭煲等传统名菜外,杭州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东坡肉和西湖醋鱼了,而且这两道菜都与美丽的西子湖有关。
苏东坡任杭州太守之时,为犒赏疏浚西湖的老百姓留下了一道闻名全国的美食。“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这是苏东坡的《炖肉歌》,也是这道菜的制作要领:选上好的猪五花肉,焯水后用凉水洗净,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块,用细的水草或麻皮捆扎以防止皮肉分离,然后放进砂锅,加入白糖、酱油、料酒和葱、姜等调味料后,慢火细炖。
都说美好的东西是时间酝酿而成的,美味也一样,是慢慢熬出来的。东坡肉色泽红润透亮,口感酥而不烂,味醇汁浓,肥而不腻,尤其是炖熟后装在白瓷碗里,撒上青绿葱花的那一刻,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那味道真真诱煞人。这时别说是肉食主义者,就是十分注重身材的女子,也会忍不住伸出筷子,一尝究竟。
当然,对于口味偏清淡的人来说,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的白肉更受欢迎,比如鱼。西湖醋鱼又叫叔嫂传珍,宋嫂鱼,源于西子湖边一个美丽的传说,是一道被名人政要和中外游客所倾慕品尝的传统名菜。民国时期,文人梁实秋曾记载过该菜的烹饪方法:选用西湖草鱼,鱼长不过尺,重不逾半斤,宰割收拾过后沃以沸汤,熟即起锅,勾芡调汁,浇在鱼上,即可上桌 。
西湖醋鱼口感酸甜,鱼肉鲜嬾,尤其是孤山脚下楼外楼大厨精心烹制的西湖醋鱼,更是百年老店响当当的杭州名片。将草鱼饿养活*后水煮,看似简单的烹饪方法,却极度考验厨师对火候的掌控,尤其是调汁勾芡的水准,更是绝对一流的功夫,其味多一分太酸,少一分太甜,其汁浓一点太稠,稀一点太薄,甚至菜品从出锅到端上食客餐桌这一段距离的自熟过程,都必须计算在内,才能让这道美食最完美的呈现。
或许,这看似简单却十分考究的细节,正隐喻着人生的简单和不简单。而生活真正的滋味,也只有用心的人才能品味其中,那酸酸甜甜的滋味,就存在于你对人生的态度以及拿捏得恰到好处的掌控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