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训同志创导的就矿找矿理论,三十年来长盛不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其生命力一方面源自这一科学理论的实践性、哲学性和朴实民族性,另一方面也与其运用的广适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密切相关。就矿找矿的方法,归纳为十种类型,结合实例说明如下。
一
就浅部矿找深部矿
就浅部矿找深部矿是就矿找矿的基本方法。浅部矿勘查到一定深度,深部还有矿体延续,若有资源接续需求,继续向深部勘查,顺藤摸瓜,由浅入深,扩大矿区储量。20世纪我国勘查深度一般掌握在300米到500米,满足矿山建设初期的需要。从建矿时间的迫切性和资金投入时间的经济性考量,这种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因此也为深部找矿留下巨大的机会。当矿山开采到达一定深度,需要后备资源储量,适时开展深部找矿,延续矿山生命,顺理成章。开采技术进步拓展了可采可探的深度,使深部找矿大有可为。
景德镇市朱溪铜多金属矿,1976年提交详查报告,2011年在深部找到白钨矿共生有铜、锌的厚大矿体。
江西铅山永平铜钨矿2011年在千米以下钻获主矿体。
但是,就浅部矿找深部矿也不是沿倾向追索那么简单。需要总结运用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实践中有几种经验值得借鉴:
01
运用矿体的侧伏规律
许多矿体不是沿倾向下延,而是有规律地向一定方向侧伏。例如山东三山岛金矿田,矿体深部向北东方向侧伏,侧伏角约35°左右。必须遵从侧伏规律确定追索方向才能奏效。
02
运用矿体的等距离分布规律
有的矿床有矿体等距离间隔产出、侧列再现等规律,可以指导深部找矿。
03
运用矿化形态递变规律
最著名的是江西赣南钨矿“五层楼”成矿模式,“五层楼”即钨锡矿化由上至下的形态产状分带:微细线脉带、细脉带、细脉薄脉带、薄脉带、大脉带。“五层楼”模式来源于木梓园钨钼矿床的发现和1966年国家科委在江西大余召开的钨矿地质现场会,从此改变了20世纪50~60年代“数大脉”的简单找矿方法,扩展了深部找矿的空间,先后在画眉坳钨矿找到了雷公地隐伏矿、发现和评价了石雷、新庵子、上坪、淘锡坑等大、中型钨矿床,再现了赣南钨矿找矿的良好远景。而且,1969年在大吉山的深部找到了69号花岗岩型钽铌钨铁矿体,其钽的储量达到大型规模;1976年在于都县黄沙钨矿区隐伏岩体的顶部找到云英岩化花岗岩型钨矿。80年代,在茅坪、黄沙钨矿的深部发现了云英岩化浸染状花岗岩型钨矿体,矿床储量成倍增长,但没有修订成矿模式。2002年以来,通过对八仙脑破碎蚀变岩带-石英脉复合型钨矿成矿特征的研究,更新为“五层楼 地下室”的找矿模型。“地下室”即岩体顶部的面状云英岩化型或蚀变岩型钨锡矿化。运用“五层楼 地下室”找矿模型,对老庵里,金银庵等大、中型钨矿的勘探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04
运用矿体的贫富相间规律勇于突破无矿间隔
山东胶东焦家金矿田,位于龙口-莱州断裂带的中段,控矿断裂规模大,向深部延伸稳定,但已知矿体向深部变贫尖灭。山东六队创立了阶梯式成矿模式,果断跨过弱矿化段向下一个台阶施工深孔,取得重大突破,预计资源总量超过700吨,将成为我国最大的世界级金矿。突破弱矿化无矿间隔,需要探索成矿规律进行理论创新,也需要战略决策的果敢、坚韧和胜不骄败不馁的魄力。
二
就本部矿找外围矿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面中求点,开展外围找矿是屡试不爽的就矿找矿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
01
追索储矿层位
对于沉积矿床、沉积变质矿床和复合层控矿床,沿储矿层位走向追索经常会取得良好找矿效果。例如煤矿、宜龙式铁矿、鞍山式铁矿、震旦纪沉积锰矿、寒武纪沉积钒矿、石炭纪和二叠纪海相沉积铝土矿、沉积磷块岩矿床、硅藻土矿床、灰岩矿床等,都适合顺层找矿。还有一些复合成因的矿床,受地层层位控制显著的,同样适合顺层找矿。例如南方石炭系底部不整合面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金属矿储矿层位。又如近年来提出的扬子型铅锌矿是指位于扬子地台周边,产于震旦系富镁质碳酸盐岩中,成矿初始受岩相、岩性控制,后期经热液叠加或改造富集,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具有沉积-热液改造特征的层控铅锌矿,同样适合顺层找矿。顺层找矿包括对褶皱的另一翼、断层的另一盘的追索,同时要研究沉积岩相及后期热液叠加的变化。
02
追索成矿构造带
对于裂控矿床,其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适合沿断裂构造带追索。山东胶东金矿受新华夏系北北东向区域压扭构造带控制,一级构造,即三山岛断裂、焦家断裂、招平断裂和五十里铺-扬础断裂带等为代表的区域断裂构造带,控制着金矿田的发育。就矿找矿就是沿着构造带去寻找其他有利成矿因素的叠合部位。
03
追索成矿岩体和构造岩浆岩带
对于岩控矿床的外围找矿要追索成矿岩体。例如斑岩铜矿,要寻找小型中酸性侵入体。对于铬镍找矿要寻找基性超基性岩体。找金刚石要找金伯利岩筒。要遵从成矿专属性。矿床年代学的研究成果提示要找成矿期的岩体。有的要研究岩相。岩体分布受构造控制,往往形成构造岩浆岩带,外围找矿可以沿构造岩浆岩带追索。
04
追索构造节点
矿床往往定位于两组构造交叉的节点上。例如长江中下游铜铁多金属成矿带,矿床经常分布在古生界背斜与北东向断裂的交点上,按地质力学观点,是在新华夏系断裂与东西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在华东许多地区都存在类似规律。外围找矿就要找构造节点。从实践中总结规律再去指导实践,事半功倍。
05
追索找矿标志
开展外围找矿,利用找矿标志发现新矿是便捷有效的手段,尤其在控矿因素不够明朗的情况下,找矿标志更为重要抓手。常用的找矿标志是物化探异常,群众报矿提供的转石标本和古采迹,甚至地名。如江西德兴斑岩铜矿就是根据铜厂地名发现的。在重点勘查区开展矿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现并评价找矿标志。
06
整合勘查
整合勘查是外围找矿的特殊方法。普查初期,难以预测矿床整体分布状况,可能被不同探矿权分割,影响勘查进度及整体评价。因此,设法把分散的探矿权整合起来,进行整合勘查,集中力量大投入、大产出、快速评价。此种方法由河南省地矿局提出,2009年初在嵩县矿集区,将8个矿权整合为面积达67平方干米的勘查区,集中30台钻机开展大会战,短时间在老勘查区实现了地质找矿的新突破,提交了一个100吨规模的大型金矿产地,被归纳总结为“嵩县模式”。
三
就本类型矿找他类型矿
就矿找矿过程中,不能拘泥于已知的类型。发现本矿种新的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及时调整重点找矿对象,可以开创新局面,可能取得重大突破。
九江市武宁县大湖塘矿区,从找单一的黑钨矿石英大脉型钨矿转移到寻找斑岩型多矿种的黑、白钨矿(铜矿)上来,探明106万吨的世界级大钨矿。
江西德兴金山金矿原为古人开采过的石英脉型金矿,被认为是洞老山空,有色四队在其下部发现蚀变岩型矿体,扭转了普查重点对象,实现第一次突破。1982年初认识到金矿化富集在黑色千枚岩与灰白色砂质千枚岩之间的层间破碎带中,改进勘查方法手段,至1986年底探获远景储量6.5吨,实现第二次飞跃。1988年底控制远景储量17.5吨。1983~1988年逐步认识到主要控矿容矿构造是东西向缓倾斜韧性剪切带,外围找矿取得重大进展,为第三次飞跃。之后加快进度,1993年提交勘探报告,完成承包储量64.97吨。现在矿田总资源储量已在170吨以上,远景200吨。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矿床原为小型锰矿,验证自电和化探异常,却发现了大型铅锌银矿床。陕西八卦庙金矿先发现了褐铁矿化石英脉含金,1981~1987年,用了7年时间找石英脉型金矿,但品位普遍低,此后在化探金异常中心布槽验证,发现宽达100余米的含金蚀变千枚岩,矿床规模达特大型。贵州老万场金矿,1983年土壤测量就圈出了金的高含量异常区,找原生金矿未果,1992年进行资料二次开发时,发现了红士型金矿。陕西大西沟铁矿1969年布5孔验证磁异常,都只见薄层磁铁矿,此后辨认出了菱铁矿,储量增至3亿吨。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