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澳大利亚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度,仿佛任何生物到了这里,都会泛滥成灾。比如:在许多地方人畜无害的小兔子,到了这里却泛滥成灾,不仅没有任何动物可以压制它们,就连人类都束手无策。
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真兽类与有袋类在了解澳大利亚兔子为何泛滥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澳大利亚地区的生态链。
澳大利亚地区的生物和其他大陆的生物其实有所不同,澳大利亚地区的哺乳动物属于“有袋类”,而其他大陆的哺乳动物主要是“真兽类”。
有袋类的特点是没有胎盘,所以幼崽们仅仅在母亲体内待几周时间就会出生,出生之后的它们会迅速进入到母亲的育儿袋里,在育儿袋中依靠着母亲的乳液为生。
有袋类的优势是:繁殖速度快,母亲可以育儿袋里孕育一个,肚子里再怀有一个。甚至在遇到不适宜的环境时,母亲也可以把幼崽抛弃逃生。但有袋类生物的限制是,由于幼崽需要在育儿袋中抓住母亲的胸部喝奶,从而使得它们演化出了爪子,而爪子又限制了它们的发挥,无法演化出像真兽类生物一样善于奔跑的蹄子,善于捕猎的爪子,以及灵巧的双手等,所以在和真兽类生物竞争时处于下风,导致有袋类生物在除澳大利亚之外的大陆中灭绝。
真兽类的特点是有胎盘,幼崽们能在母亲体内发育较为成熟。不过这种育雏方式的缺点是母亲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孕育后代,导致在*后期时,重度*的母亲反应能力或者速度等都会减弱,使得母亲容易被天敌捕食。比如:狼虽然体型比猞猁要大,但猞猁却会猎*重度*的母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