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细化考题预测】
考点 | 细化 | |
农业的区位选择 |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 1.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基本特点和分类 2.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主要的区位因素 3.利用材料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4.理解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5.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和条件 |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 1.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1.多以区域图的形式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2.根据每年一号文件的相关惠农政策,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区域农业的发展特点 3.结合热点地区农业,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特征及发展方向 4.结合区域图考查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进而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
本专题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第二部分是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第三部分是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考查内容上看,侧重于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和新型农业的考查。
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以选择题居多;信息多以文字材料、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等方式呈现。从考查能力上看,侧重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地域类型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分析论证能力。
在2016年高考复习中,应重点注意:(1)以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和区域图等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选择、农业区位选择及评价。(2)以世界和我国主要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我国“三农”问题及世界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等。(3)结合时政材料,考查我国和世界的粮食问题。(4)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具体如下:
农业区位因素 |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 案例 | |
自然条件 | 气候 |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 我国南方的三季稻; 南方:甘蔗、柑橘 北方:甜菜、苹果 |
地形 | 坡度过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 南方的水田农业;横断山区、千烟洲的立体农业 | |
土壤 | 土壤的酸碱性、肥力、质地及土层的厚度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 |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宜种植甜菜、沙棘、枸杞等) | 江南丘陵红壤地区的茶叶生产 | |
水源 |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 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 | |
社会经济条件 | 市场 |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 工矿区周围、城郊发展乳畜业及园艺业 |
交通运输 | 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此类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 大城市外围郊区的园艺场和奶牛场 | |
劳动力 |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成本 | 发达国家劳动力少,价格高,选择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水稻种植业 | |
政府政策 |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干预农业生产 |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 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 |
技术条件 | 生物化学技术 | 遗传育种,施用化肥、除草剂,病虫害综合治理 |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 温室大棚的反季节蔬菜生产;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
冷藏 | 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 易变质腐烂食品的运输 ,阿根廷牛肉远销世界 | ||
环境因素 | 化肥、农药的使用影响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市场销量,也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 布局在生态环境质量好的地区 | 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兴起 |
2.农业区位的三种因素
概念 | 举例 | |
主要区位因素 |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条件)。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如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等 |
主导因素 |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该因素对该种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如果没有这种地势低洼的地形,而是地形平坦,当地的农业生产可能就是水稻种植业。因此,地形就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 |
限制性因素 |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 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源,水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当这个制约条件得到满足时,该因素就转变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如河西走廊由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能够进行粮棉生产,水源就成了当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
二、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农业类型或作物农业区位的选择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林业 山地、丘陵地区
畜牧业 半干旱、干旱地区
渔业 湖泊、水库、沿海海域
水稻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玉米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花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思路: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三、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农业地域类型 | 季风水田农业 | 商品谷物农业 | 大牧场放牧业 | 乳畜业 | 混合农业 |
地域分布 | 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 |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地 |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
生产特点 |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 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区,天然草场放牧为主 | 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 | 将饲养牲畜与谷物生产有机结合 |
区位优势 | 高温多雨的气候、地形平坦,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 | 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等优势 |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优质草场资源,交通便利,距海港近 | 市场:城市人口众多,牛奶和奶制品消费量大;通:交通便利。便于牛奶的快速运输,多以公路运输为主;饲料:既种植优质牧草,又种植精饲料作物 | 农场成为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以有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
措施或发展方向 | 扩大规模,发展水利,提高科技水平 | 农业生产成本高,能耗大,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 改善交通、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牧草 | 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 | 加强水利建设 |
四、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条件
分布区 | 有利条件 | 不利条件 | |
东北商品农业基地 |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 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重工业基地可提供农业机械 | 冬季温度低,热量不足 |
华北旱作农业区 | 华北平原 | 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 水源不足,三大障碍:旱涝、盐碱、风沙 |
南方水田农业区 |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 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较好,劳动力充足,邻近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海港,市场广阔 | 春季低温阴雨,夏季高温少雨 |
西北灌溉农业区 | 新疆绿洲地带、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地广人稀,地价低 | 水源紧缺 |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区 |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 与高原上比较,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 与我国东部相比,热量不足 |
五、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比较、分析和借鉴
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两大优势: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季风气候区的水热组合;二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该区农业和经济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有限;三是科技水平低。
(3)对策: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结构,实行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业,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到商品生产上来;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效、高产农业方向发展。
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比较和借鉴
(1)我国东北国营农场与美国商品农场的区位共同之处。
(2)美国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区位条件。
(3)大面积可垦荒地是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
(4)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可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值得我国广大农区借鉴;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3.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与我国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的某些牧区有着与潘帕斯相似的自然条件。
(2)阿根廷在发展牧牛业领域所做的工作。
(3)我国牧区“靠天养畜”的现状与生态破坏。
(4)可借鉴之处:人工草场建设;牧区交通条件和加工体系的发展。
4.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
(1)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的特点。
(2)我国南方地区农业资源的多样化以及生产结构的单一性。
(3)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可借鉴之处:a.生态农业体系:南方山区应建设良性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b.多样化经济:南方丘陵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济。c.市场灵活性: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的特色经济。【地理观察】为什么有的农村一打雷就会停电,而大城市则不会呢?原因竟然是这样的......
5.世界乳畜业对我国的乳畜生产的借鉴意义
中国大城周围的乳畜业生产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完善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应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六、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三农问题
情境素材1 农业问题
(2020·全国卷Ⅱ·T3-5)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如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1~3题。
1.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如图)。打沟主要是为了( )
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
D.通风
2. 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
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
3. 近年来,该地( )
A.种植结构复杂化
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
【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