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B 2.C 3.D
情境素材2 农村问题
(2019·全国卷I·T1-3)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深度解读】
答案:1.B 2.D 3.A
【农业问题】
“井渠结合”是指用渠道引地表水,用竖井抽取地下水,实现灌区高效用水、防治渍涝和盐碱,下图为某灌区某年3—9月井、渠灌水量与地下水埋深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热门考点】高考地理可能会考的目前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谁来组织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集体经济的困难和机遇?
1.最适合普及上述“井渠结合”灌溉工程的区域是( )
A.吐鲁番盆地
B.两广丘陵
C.江汉平原
D.宁夏平原
2.图示灌区表层土壤含盐量最高的时段是( )
A.1—2月 B.3—4月
C.7—8月 D.9—10月
3.有竖井修建在地势低洼处,其主要作用是( )
A.节省工程量,降低成本
B.利于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C.促进地下水更新
D.调节渠道水量的季节变化
答案:1.D 2.C 3.B
第1题,材料提到“井渠结合”是指用渠道引地表水,用竖井抽取地下水,这表明最适合普及上述“井渠结合”灌溉工程的区域天然降水少,但是地表水和地下水比较丰富。吐鲁番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但是地表水也缺乏,当地劳动人民便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这种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用工程是“坎儿井”。两广丘陵和江汉平原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不用“井渠结合”进行灌溉。宁夏平原地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但是有黄河流经,可以充分利用黄河的河水进行渠灌,结合井灌井排,既可以实现灌区高效用水,又可以防治渍涝和盐碱。
第2题,土壤含盐量高一般是由于地下水水位高且蒸发旺盛导致的。图中7—8月,渠灌水量比较大,水分下渗多,且此时地下水水位较高,再加上7—8月气温又高,蒸发非常旺盛,导致地下水中含有的盐分聚集到土壤表层,使得土壤含盐量增加。
第3题,地势低洼处容易汇聚地表水,且地下水水位更加接近地表,可能出现渍涝和盐碱化。由材料可知,竖井的作用是抽取地下水,这样做可以降低地下水水位,减轻渍涝和盐碱化。
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或协助完成的规模化农业经营新模式,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新业态。“循环式”托管是农业托管生产模式之一。如图为我国某地区“循环式”托管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
4.该地采取托管模式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A.林果种植
B.禽畜饲养
C.粮棉生产
D.水产养殖
5.农业生产托管主要反映了我国( )
A.农业生产技术低
B.农产品价格低
C.农业生态恶化
D.农村老龄化问题
6.该模式推广实施的重要保障是( )
A.技术投入
B.资金支持
C.政策规范
D.宣传到位
答案:4.C 5.D 6.C
第4题,据材料可知,农业生产托管是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农业和农民的重要形式,是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托管是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而粮棉生产占地面积广,生产规模大,最适合规模化托管经营,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5题,因为农业生产托管有利于引领普通农户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短缺、农村老龄化问题严重。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可以通过服务组织的专业化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要素导入农业生产,切实解决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第6题,农业生产托管必须制定详细的服务政策规范,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托管、机械化烘干等社会化服务,努力培育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集中连片地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农业生产托管保驾护航。
【农民问题】
两栖人口是指户籍在原地,劳动在彼地,离乡不“背井”的劳动者。人口城乡两栖,主要是指进城农民工的两栖。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户籍藩篱的逐步打破以及农村土地和宅基地产权改革的推进,也出现了城里人下乡的两栖状态。人口城乡两栖是我国社会在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据此完成7~9题。
7.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两栖”现象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
A.快速工业化
B.农村经济振兴
C.服务业的发展
D.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
8.影响两栖人口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
C.环境
D.经济
9.城乡两栖人口现象的出现,对农村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劳动力短缺
B.消费需求旺盛
C.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D.有利于农村产业的多元化
答案:7.A 8.D 9.B
第7题,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初期,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扩大了城乡差距,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改革开放初期,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不是服务业;此时仍然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第8题,两栖人口的本质其实是人口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迁移和流动,影响人口在两地之间迁移和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9题,城乡两栖人口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目前也出现了城里人下乡的两栖状态,这种现象对农村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的影响表现在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利于将资金、技术引入农村,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不利的影响表现在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以后主要在城市消费,造成农村消费需求不旺盛。
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随父母到输入地(同住)并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下图为2013-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统计数据(单位:万人)。据此完成10、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