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20多年前被父亲推向了义乌市场,张吉英不会有如此的光景——在义乌国际商城坐拥5家门店,自有的雨伞品牌在100多个国家注册,每天向全球卖出7000多把伞,就连欧洲的报刊亭也常常出现这家来自中国义乌的品牌。
从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到后来自学了英语和阿拉伯语,从当年站在小板凳上守着一米柜面的篁园市场,到现在打通了两间店面做成宽敞的设计展示厅,并拥有充足待客空间的国际商贸城,张吉英完成着个人与企业的蜕变,也见证着义乌市场的变迁。
从1982年建成“第一代”仅有几百个摊位的“露天市场”开始,到现在的国际商贸城,义乌小商品市场在过去4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5代变迁11次扩建,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日用商品批发市场——至2021年底,中国小商品城营业面积达640万平方米,摊位75000个,年成交额1866.79亿元。
进入不惑之年的义乌市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创造了大量“无中生有”的奇迹,如今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向:从单向的卖全球到双向的买全球卖全球,双循环的新格局下,义乌正在帮助深耕义乌的外贸企业以及涌入义乌的年轻人实现买卖全球的传奇。
义乌凭什么?
地处浙江省中部,既不沿边也不靠海的义乌,并没有什么独特的资源禀赋。但也正是这样的基础,义乌迎来了1982年的关键拐点。
时任义乌县委*的谢高华宣布将于当年9月5日起,正式开放“小商品市场”。这是全中国第一份明确认同农民商贩和专业市场合法化的政府文件,也成为“政府力量恰到好处”的历史性见证。
作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谢*提出的“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为日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大发展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政策与法理基石。
除了恰到好处发力的政府力量,在市场化改革中受到鼓励并被充分包容的民间力量则是回答“凭什么”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作为外地人,张吉英说,义乌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城市,很荣幸自己当年进入了拥有强大潜力和爆发力的义乌市场,“在义乌待得不想走”,希望自己的女儿、外孙都能一直在这里发展。
事实上,女儿张佳媛已经接过了母亲手中的伞业,并成为企业品牌化升级和外贸内销两条腿走路的主力。她说自己的童年就是在篁园市场度过的,从小耳濡目染,也早早生发了长大后和父母一样延续家业的想法。“义乌商城就像是根,我们在这里已经生长习惯了”。如今也已为人母的她,更是从孩子出生满月起,就把他们带到了市场,如此传承。
徐小宝是土生土长的义乌人,也同样是从小接受耳濡目染的义乌二代,并已从父亲的手中接过了义乌市场的生意。在他看来,不管是对于经商者还是创业者来说,义乌都是“天堂”一样的存在,规模大、产品丰富、链条完整,“我们本身就是义乌人,更没有理由放弃这么好的天然优势,而应该更加扎根、努力,把义乌好的产品推广到更大的世界”。
从父亲那代以内销批发为主,到现在以更强的设计能力和电商优势更自信地做着全球的生意,徐小宝在用年轻人的方式延续着父辈留下的“义乌精神”,积极地拥抱变化。
“空气中都飘着商机”,“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这些是境内外客商对义乌的直观评价。和生长于义乌市场的经营户一样,来自于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采购商,同样是支撑义乌买卖全球的重要力量。
3个月前,乘坐全国首趟印度来华商务包机从印度回到义乌的洛基(Vikrant Jawharkar),是把义乌视为“第二个故乡”的外籍采购商。从一开始只做中国出口的生意,到现在逐渐开拓进口生意,洛基的发展是义乌市场买卖全球转型的缩影——只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他如今的生意已经有40%是进口,60%是出口。
洛基的成功受益于义乌市场的开放和包容,也是本土化融合的生动体现——他不仅是义乌印度商人的牵头人,还在当地拥有深度的合作伙伴。作为印度来华商务包机的牵头人,为数千名印度客商开启印度专线的杜跃刚就是洛基最重要的伙伴之一。今年,他们两人一起参展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为加速的进口业务开拓更大的市场。提供供应链服务的同时,杜跃刚也在努力帮助中印双方的中小企业更顺畅地“走出去”“引进来”。
一个个鲜活生长的案例背后,离不开政策环境与在“有为”和“无为”中找到平衡的政府,也离不开持续完善和升级的软硬件基础设施。
现在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有多大?一个形象的说法是,如果你在每个商位前停留3分钟,每一天按照8个小时计算,逛完全部商位需要一年多的时间——400余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约8万家经营户、30多万人的从业人员,几乎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等所有日用工业品,是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信息、展示中心,也让这里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之一。
除了市场的五代变迁,多年来,义乌市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全面推进贸易创新发展,首创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已推广到全国39个城市。与此同时,一路向西的义新欧,已经双向开行近5000列,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早期成果。作为县级市,义乌的快递业务量占全国的1/12,外贸网商密度全国第二,货通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打通内外贸 畅通双循环”的“义乌经验”。
在数字化服务方面,义乌直播销售量占全国的5%,并已与阿里巴巴签订合资协议合作打造eWTP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通关、结汇、退税等综合服务;在涉外服务体系方面,义乌创新打造2.0版国际贸易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在义外国人事务,年办件量超30万件。
未来如何续写?
关于未来的方向,义乌市场已经有了答案。
自2002年起,义乌抓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机遇,逐步从“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向“买全球货、卖全球货”迈进。接下来,瞄准全球赛道的义乌市场,还将为“买卖全球”插上更大的国际化和更强的数字化“翅膀”。
作为贸易枢纽的义乌,近年来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面对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区,义乌第一时间制定《义乌建设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行动纲要》,试图抢抓风口。
接下来,在距离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东侧一街之隔的偌大空地上,以全球数贸中心为核心的义乌第六代市场正在酝酿,将以“实体市场 数字市场”融合发展,打造一个集跨境选品、研发设计、品牌孵化、品牌直播、贸易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双循环”枢纽市场、数字化的旗舰市场。
事实上,数字贸易是义乌市场蓄力已久的事。2020年的一个重要节点是,义乌市场官方线上交易平台Chinagoods平台正式上线,预示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贸易生态全面线上化和数字化的开启。以Chinagoods平台为核心,义乌市场依托7.5万家实体商铺资源,融合线上线下,为产业链上游200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并试图打通市场联网平台,形成“贸易数据为核心、信用评级为基础、一站式履约为特色”的数字贸易服务体系。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义乌小商品城也通过与外资公司合作,在贸易服务展区把Chinagoods平台的进口贸易服务进行了全链路的完整展示和发布,包括海外服务站、全球数字仓、数智物流、供应链金融、全球支付、全球找货交易等各环节。
对于实实在在的中小企业而言,未来的方向也将在大趋势的改变中,从原先的追求规模转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我们不追求大,但追求小而美、精而细地做好每一件产品。”张吉英说,她希望能把自有的品牌做好,并让每件产品都融入故事和生命力。
徐小宝也希望能把产品质量做得更好、更实,同时也推出一些精品的设计款式,并针对人们沟通模式的改变,把销售模式更多转到直播和电商这些数字化平台上,“我们的线上比重在逐年增加,和疫情前的三四年相比,如今的线上比重已经超过了七成”。
作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小商品之都”和“世界超市”,义乌市场的每一次扩建、创新和提升,都为全国乃至全球贡献着经验和灵感。以义乌市场为引领的制度创新,正在成为全球不少专业市场的规则,不仅仅“义乌市场”模式在积极地输出,一个个实体的“义乌市场”还将在海外落地——今年6月30日,距离义乌万里之外的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正式投入运行,这是义乌市场“全球战略”中第一个海外分市场,让境外采购商在“家门口”就能完成看样、选品、下单,是义乌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
对于义乌市场而言,格局已经建立,“兴商建市”正在持续焕发着生机,未来如何高水平打造内陆开放样板,是考验是挑战,更是跃跃欲试、令人振奋的全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