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从最开始(1880-1920)只是用来计算和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到后来(1921-1950)在原有的成本积聚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上的成本控制与分析”的新职能。
演变到1951年以后成本的外延除了产品成本的概念与内容,它还可以包括:劳务成本、工程成本、开发成本、资产成本、资金成本、质量成本、环保成本等等。
二、成本会计的内容、对象、特征及职能(一)、内容
现代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其基本内容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
(二)、对象
1、各行业企业经营业务的成本(如:产品制造成本、商品购销成本、建筑施工成本、客货运成本等)。
2、经营管理费用。
3、各种专项成本(如:质量成本、责任成本等)。
(三)、特征
1、计算产品成本。
2、有助于企业资源的详细计划和有效的控制利用。
(四)、职能
1、反映职能(最初、最基本的职能)。
- 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耗费,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计量、记录、归集、分配、汇总,计算出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计划与预算职能:主要包括全部商品产品的成本计划、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生产费用预算。
3、控制职能:包括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和投产后的成本控制。
4、分析、评价职能。
三、成本会计基础工作(一)、健全原始记录
按照规定的格式,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具体事实所做的最初书面记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化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
2、反映活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
3、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的原始记录。
4、其他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一切核算的基础,成本核算更是如此。因此,原始记录必须真实正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全,要素完备,以便为成本计算、控制、预测和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
(二)、健全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
由于种种原因,账面不符还经常存在,所以对材料物资还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进行账面调整,以保证库存材料物资的真实性,确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费用更加准确。
(三)、实施有效的定额管理
科学先进的定额,是对产品成本进行预测、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据。
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消耗定额,主要包括: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额,有关费用的定额如制造费用的预算等。
(四)、建立适合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往往会相互提供半成品、材料、劳务等等,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明确各单位工作业绩以及总体评价与考核的需要,应制定企业内部结算价格。
制定结算价格的主要依据有:
1、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等,应以当时的市场价格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2、材料物资、劳务等也可以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双方协商定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议价”,作为内部的结算价格;
3、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等在内部转移时,可以用标准成本或计划成本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4、在原有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利润(即一定利润率计算)作为内部的价格。
四、成本报表种类成本会计经常会用到不同种类的成本报表,由于成本报表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目的的报表,因此,成本报表的种类、格式和内容均可由企业根据其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自行规定。
常见的成本报表主要有:商品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财务费用明细表、销售费用明细表以及其他成本报表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向企业职工、各管理职能部门和企业领导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成本信息,用以加强成本管理,促进和挖掘成本的潜力。
(一)、商品产品成本表
商品产品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商品产品总成本的报表。
该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按成本项目反映;另一种是按产品种类反映。
- 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商品产品成本表,是按成本项目汇总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以及商品产品生产总成本的报表。
其格式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