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成本就是生产成本,是指生产活动的成本,即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分配转入的间接费用;贷方登记转入”库存商品“账户的完工产品的制造成本。期末借方余额表示生产过程尚未完工产品的成本,即期末在产品成本。该账户的明细分类账应按产品品种分别设置。
截至目前,自2001年入世以来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增长了20年,现在已放慢了增长速度,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事实上,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了。因为,目前已经面临两个极限,一是环境容量极限,二是能源依赖极限,除此外,还由于制造业成本的大幅上升。
实际上,近些年来,我国制造业成本的上升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相同发展水平国家的上升速度,导致我国制造业快速上升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人口红利消失促使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而中国独有的区位优势为这一上涨趋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事实上,早在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就显示,我国的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劳动力供给资源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的消失,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制造业,不断加剧地用工荒,轮番上涨的工资,使得我国制造业的人工成本不断上涨。
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对制造业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渐被削弱。截至目前,因为劳动力短缺,普通劳动者的工资上涨速度非常快,已经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普通工人的工资为4800元,而越南、印度等国却仅为1100元。导致产生如此之大的工资差距的原因,许多人都归结于中国工人素质高、勤快,而其他国家的工人都比较懒,咋一听起来这一分析似乎有道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众所周知,近些年,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企业都迁往了越南、印度,并持续增加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可是自2021年4月以来,许多外企巨头却又陆续迁回了中国。
如富士康几年前就在越南、印度投资了7、80亿美元,目的就是奔着这些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去的,可是今年4月,为了完成Iphone13的生产任务,却不惜重金在中国招工扩产。郑州工厂平均月奖金连续上调3次,月薪已接近1万。
这其中原因何在呢?实际上,中国人工工资高出越南、印度的那一部分就是区位优势溢价。许多企业之所以要转移到越南、印度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可是人工成本仅是制造业成本中的一项,它还包括,配套采购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和风险损益分摊成本。
而这3部分成本是由区位优势所决定的,由于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以大幅降低制造企业的采购单价、时间成本、沟通成本、运输成本和管控成本。由此可见,区位优势是中国独有的优势,是目前任何国家所不具备的。它也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正因为如此,尽管近几年来美国政府大力倡导制造业回归,并提出让苹果公司迁回美国。但对此库克曾多次表示,苹果的生产环节不会搬回美国,因为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得手机产业90%的利润,与中国供应链密不可分,一旦离开中国,根本找不到配套的供应商,成本上升是不可避免的。
二、中国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甚至高于美国
近些年来,受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影响,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促使我国生产要素成本的急剧上升,由此造成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优秀企业家任正非曾表示,高土地价格和高房价,使得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加大,导致企业不堪重负。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许多生产要素成本已经高于美国,曹德旺就曾指出:在美国从事制造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价格低,二是税费低,三是市场需求强劲。而在人工方面,美国一个最大的短板就是人工费用高,而且在制造业方面非常缺少年轻的管理者和蓝领工人。“
同时他还指出,能源价格是制造业的一项重要成本,与此相关的电价、水价和天然气价格等,美国都十分便宜。美国天然气只需9美分/m³,还不到中国的1/5,一度电的价格是4.5美分,相当于人民币3角钱,是中国的一半。
此外,从土地成本看,国内地价是美国地价的9倍,而且美国是永久产权,我国工业用地是50年产权。物流成本,中国物流成本是美国的2倍,因为油价高所以导致物流成本高,同时中国还有不少的过路费、过桥费。
银行贷款成本,最低的国内借款成本为年利率6%,是美国成本利率2.5%的2.4倍。配件成本,中国配件成本是美国配件成本的3.2倍。国内设备性能略差,工人操作习惯不良,每吨产品单位配件成本约为100元,折合16.13美元。
相比之下,美国生产线设备性能较好,工人操作习惯好,每吨产品单位配件成本5美元,中国配件成本比美国高出3.2倍。
税收成本,我国企业税收成本较高,给企业经营造成较大压力。相比之下,美国各州政府最关注的就是就业,常常给予企业优惠点税收政策,如房产税优惠30年内有效,如果公司达到产能标准,30年内将获得3000万美元的税收减免。
三、我国能源和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但却没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中国资源70%依赖进口,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从2000年开始,我国就成为大宗商品的最大买家,尤其是铁矿石,目前中国已垄断了全球70%的铁矿石进口。此外,中国还是钢材、大豆、农产品的最大进口国。
尽管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已成为许多大宗商品的最大买家,但由于我国在世界定价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只能是国际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受国际价格波动影响十分大。我国在国际市场采购大宗商品时,经常是高价买入,买入后价格随之下跌,由此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由于没有定价权,就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如世界铁矿石的价格从不到30美元/吨,上涨到现在的230美元/吨,由此造成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四、环保成本上升
由于我国的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是与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同步进行的,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一系列加强环保的举措也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加大;
2、清洁技术更新改造成本增加;
3、环境管理成本增加;
4、环保税费增加。
总体上看,中国制造业成本要素仍相对较高,需要有关部门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各项宏观调控手段为企业减轻负担。至于人工成本,虽然中国工人的工资上涨了很多,但仍然比美国便宜。
对此,笔者赞同有关专家的观点,国内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并不应该被抨击,而是应该大力赞扬。因为这实际上是国人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具体体现。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工资水平仍将会维持一个中高速的增长。
结语
事实上,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然而”中国制造“这顶”桂冠“,却难以掩盖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尴尬现状。
在当前成本优势衰退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技术创新。唯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等成本的情况下,创造出更高的产品价值。而这一点,也完美地诠释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