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丹麦丹佛斯公司在海盐的生产车间。
10月13日,“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建设交流会”在海盐召开。会上,国家发改委为深圳、洛阳、常州、海盐等首批4个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城市授牌;在这其中,海盐是唯一的县级城市。
一座县级城市何以成为全国首批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
“一个海盐就拥有中丹、中德、中法三个国际产业合作园;我们借鉴欧洲绿色低碳城市发展经验,先后成为全国创建生态文明标杆县、国家级生态县……”谈起海盐中欧合作的“底子”,海盐县领导如数家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海盐县将原本预留给县政府大楼的地块慷慨让给了“智创中心”以引进海内外创新项目,不到一年,已有二十多家企业签约入驻,足见海盐以国际合作助推城市转型升级的决心和魄力。
据了解,早在2013年,海盐便作为全国首批12个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签约城市中唯一的县级城市,与丹麦松德堡市签署了《中欧城镇化合作城市项目意向书》,由此开始将中欧合作融入城市发展之中。
几年间,海盐立足县域实际,紧紧把握中欧合作机遇,在节能环保、核电关联等基础产业上加大招商力度,扩大经贸往来,谋划建设中欧合作专业平台,打造了北欧(丹麦)工业园区、欧洲(德国)工业园区、中法核电关联产业园等三大园区,有针对性地强化与欧洲国家的产业对接。目前,三大中欧特色园区共有企业82家,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72亿元。
“丹麦最大的跨国集团丹佛斯集团是最早落地海盐的欧洲企业,多年来,其在华产业不断集聚海盐,其旗下的板式换热器、伟肯(中国)电气等6家企业先后落户。”丹佛斯集团所在的武原街道*詹利民说。一次次以企引企的背后是海盐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店小二”式的政府服务,近年来,德国克劳斯玛菲、法国阿海珐等国际知名企业也相继落地。
更令人欣喜的是,本地企业在与欧洲强企展开合作的过程中也不断引进吸收欧洲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浙江金达创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建数字化工厂,将西门子先进的数字化工厂规划、设计和管理理念运用在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嘉兴繁荣电器有限公司与法国施耐德集团合作,合力开拓核电、火电、铁路、航空、石油等高端市场领域……
企业落户、技术吸收、理念更新,有效推动了海盐经济结构转变,精密设备制造、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2016年上半年,海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204.24亿元,占全部规上企业的52.1%。
除了产业合作,随着与欧洲合作的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等理念在这座城市生根发芽。去年底,海盐与松德堡市共建的全国首个零碳屋在海盐开馆,无需外部能量输入,光热水电自给自足,智能温控循环,让这座城市第一次体验到真正的零碳生活。如今,零碳概念在海盐不断升级,占地6万平米的“零碳街”项目即将把零碳概念从一座屋子扩大到一个街区,而融入特色绿色低碳科普教育理念的“丹佛斯乐园”项目也即将落地。
城市规划、智能制造、清洁能源、科教文化……全领域的成功合作,使得海盐成为以中欧合作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发展的城市样本。“无论是破解产业发展的瓶颈,还是发掘城市发展的潜力,都需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加快国际合作,尤其在后G20时代的良好氛围下,海盐将更快地向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迈进。”海盐县主要领导说。
【浙江新闻 】
2012年5月,李克强总理与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签署《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开启了中欧城镇化合作的新篇章。中欧双方*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城镇化领域的合作,李克强总理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出席了历年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及活动。社会各界热情参与,已有30对中欧双方城市、企业和机构在上述论坛及活动上签署了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项目文件。
四年半来,在中欧双方的携手努力和持续推动下,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已经成为政治关注度最高、影响力最大、成果最丰富的城镇化双边合作机制,成为中国城镇化国际合作的标杆。首批4对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高度重视、交往深入,务实合作项目丰富、成效显著,借力借势、辐射带动了与更多对方城市和企业的城镇化合作。中欧双方在城镇化方面各有所长、各取所需、共有所为,具有广阔空间和美好前景。中欧双方要充分用好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这一难得的平台,加强内部协调,完善机制安排,投入更多资源,力争未来五年,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结对总数达到100对,示范区达到20对,取得一系列各方认可赞赏的合作成果。
中欧双方共同确认了4对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分别是常州市与德国埃森市、洛阳市和意大利都灵市、海盐县与丹麦松德堡市、深圳市与欧洲可持续城镇化协会,他们通过建立专门工作机制、互派常驻代表、合作开发共建、人员技术交流等有力措施,在城市规划设计、产业集群、智能制造、清洁能源、科教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合作成果,形成了以中欧合作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