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本人发表在微信公众号“特殊群体养老新视点”的原创文章)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主要的养老模式为9073,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养老院养老。尽管近年来,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养老模式,例如,组合式养老,田园式养老,旅行养老等等,但是都尚未成熟,问题多多。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丁克、失独和孤独老人(以下简称特殊群体老人)和绝大多数老人一样,将在自己的家里养老。
毫无疑问,大多数特殊群体老人在老年后期,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在养老机构养老,都必将面临比一般家庭的老人更多的困难。近年来,网络上已经有不少文章讨论到了特殊群体的养老困境,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例如,对丁克的养老问题,比较多主张尽早打下雄厚的经济基础,提前指定监护人等等。对于失独老人和孤寡老人的养老,较多的是呼吁政府出台政策,建立专门服务于这些老人的养老院,加强社区服务等等。这些建议是有益的,建设性的。但是有的实行起来不够现实可行,有的还需要长久的等待。例如,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是大多数特殊家庭老人所具备的。又如,赡养失独和孤寡老人这些社会职能完全指望政府承担,还为时尚早。
根据本人的观察和理解,在城市,这些特殊群体的老人,大多数应该都拥有自己的基本经济来源和居所,一般可以自理或半自理。他们最有可能缺少的是可靠的监护人或监管人以及信息沟通人。除去完全失智的情况,这类特殊群体的老人,在有了可靠的监护人或监管人以及信息沟通人的保驾护航后,仍然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安享自己的晚年生活。
那么,问题是怎么让这些特殊群体的老人,找到可靠的监护人或监管人呢和信息沟通人呢?有没有什么途径,可以让这些特殊群体的老人,特别是那些年轻的老人,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积极的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为自己和他人编织一个前仆后继的、互助友爱的网,使自己的晚年不会孤独,不必凄凉,而是一直被包围在同类的关爱、鼓励、互助当中!(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