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喜欢看火车,长大后通过网络结识了很多火车迷后继续关注火车,自己也坐过火车,对于客运火车的编组也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了一些规律。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国内客运火车大都只有13节,那时候有些牵引机车的功率不大,到了80年代中期列车开始扩编,很多客运列车编组达到了16节17节,还有个别运行东部平原地区的列车编组达到了20节,牵引机车也换成了一些功率较大的。
长途旅客列车一般编挂的车厢有硬卧车、软卧车、餐车、硬座车,那时候的长途旅客列车还普遍编挂了行李车,有些除了有行李车还有邮政车。那时候卧铺车厢的节数要比硬座车少一些,列车编组的一般是行李车和邮政车在最边上,如果两种车厢都有就分别挂列车两端,软卧车在硬卧车与餐车之间,餐车则是隔开卧铺车厢与硬座车厢。如果是短途的慢车,那么旅客车厢全部是硬座车,过去慢车普遍都有一节行李车在列车其中一端。
22型系列客车
后来空调客车出现了,比起非空调客车,空调客车要增加一节发电车为空调车厢供电,发电车则是编挂在列车其中一端,也有一些空调客车的发电车外边还有一节行李车或邮政车,还有个别空调客车把行李车和邮政车集中挂一端,发电车在另一端。
空调客车
2004年第五次大提速的时候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开行了多趟夕发朝至的Z字头直达特快列车,很多是全列卧铺,京沪间还有一些直达特快是全列软卧,中间编挂一节餐车,有些只有软卧和硬卧的Z车是硬卧占多数,那么硬卧的部分就一分为二,中间挂软卧和餐车,这些列车基本上没有编挂行李车和邮政车,并且是直供电客车,不需要发电车。2006年进藏列车开行,在编组上也与传统的长途列车有所不同,硬卧的部分一分为二,分别编在列车两边,但是几节硬座车厢也和餐车、软卧车在中间,也就是说其中一部分硬卧车厢和餐车是被硬座车隔开的。
调车机车调进藏列车车底
后来Z字头列车逐渐增多,有不少T字头特快列车甚至K字头快速列车升级为Z字头直达特快列车,这些列车升级后并不是全列卧铺,也有少量硬座车,有些Z车比如北京西到广州的Z35,餐车还是挂在中部,餐车两边都是卧铺车厢,几节硬座车在其中一边,硬座车没有与餐车相邻。
京广Z35次列车
不过也有一些Z字头列车严格按照了传统长途客车的编组模式,用餐车把硬座车和卧铺车隔开,比如北京西到成都东的Z49次列车硬座只有两节,其它车厢除了餐车就是软卧车和硬卧车,但餐车依然是编挂在硬座车与软卧车之间,餐车并不在列车中部,还有北京西到重庆西的Z95次列车硬座车最多的时候也只有四节,有时候缩编了只有三节,但也是餐车在硬座车与软卧车之间。
京蓉Z49次列车
京渝Z95次列车
现在随着大量铁路电气化,越来越多的普速客车换成了靠机车供电的空调客车,编挂发电车的少了,而且很多原来编挂邮政车的列车取消了邮政车,现在编挂邮政车的客车少了,而且编挂行李车的客车也没有以前多了,慢车基本上取消了行李车,长途快车有些原来一直编挂行李车的也没有挂行李车了。
现在普速客车的节数一般春运的时候才是满编18节甚至19节,由于现在都是25型系列客车,单节车厢长度比过去22型系列客车长,所以最长不超过19节。高铁大量建成,选择普速客车的旅客没有那么多了,有些普速客车停运或淡季停运,淡季依然开行的列车很多也会缩编一两节,有的甚至缩编三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