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记者在南禅寺花卉市场看到,金蛉子、蟋蟀、蝈蝈、油葫芦等秋虫均已上市,清脆的鸣声有如被风拂过小金铃,响成一片,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倾听。据悉,受今夏干旱影响,今年秋虫量少价涨,去年5-10元一只的大黄蛉开价二三十元,玩虫多年的老主顾也轻易不肯掏腰包了。
兼做花草生意的扈女士铺子里,数百只秋虫占据了“半壁江山”,有住火柴盒大小“单间”的大黄蛉、山仙子,也有喜欢群居的墨蛉、小黄蛉和个大体壮独霸圆罐的蝈蝈。扈女士说,秋虫又被称为“百日虫”,可以从现在一直养到元旦前后,如果“有幸”遇上饲养高手,还能过冬。
“最普通的小黄蛉、墨蛉、金蛉子,5元一只,去年3元。”扈女士表示,别看只涨了2元,买主多为老年人,逛完菜场顺便来买只虫,一听最便宜的还要5元,就不愿买了。同样做秋虫生意的嵇阿姨也说,去年5-10元的大黄蛉如今要卖二三十元,更好些的四五十元,很多玩家通常几只一买,这样一算就有点“辣手”了。往年她八百一千只地进货,今年只能几十只一拿,“明显卖不动”。说话间,一名老先生进来询价,果然被“吓”到。老先生说,他玩了近20年虫,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买两只,“虽是虫子,却有灵气,叫声清脆悦耳,模样小巧讨喜。养虫之初是为了‘解厌气’,现在已是‘心头好’,听不到虫叫睡不着觉。就是这价格,一年比一年贵喽。”
嵇阿姨介绍:金蛉子是无锡人最喜欢的传统品种,浅褐色,身长不足一厘米;黄蛉产于安徽黄山,身躯金黄,大小与金蛉相仿,叫声比金蛉响亮好听;马蛉又叫“金钟儿”,通体黑色,像一粒饱满的西瓜籽,叫声如铃;竹蛉,浅绿色,形似嫩竹叶,喜欢在夜间鸣叫,“句、句、句……”很像蟋蟀,但节奏较慢;蝈蝈被奉为“鸣虫之王”,喜食昆虫和南瓜花。冬季繁育秋虫的行当在天津相当火热,目前无锡市面上的蝈蝈和蟋蟀大多来自天津,随着人工繁殖技术的发展,一年四季都能听到它们强劲有力的叫声。
虫子对气味和温度很敏感,养虫的房间不要点蚊香,也不要喷香水;天气转凉要注意为其保温;秋虫大多爱吃米饭和果蔬,每天放一点点新鲜稀饭或苹果丁、毛豆粒即可。
聆听虫鸣是与自然沟通的一种方式,养虫也能修身养性。虽然无锡的秋虫市场不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繁荣热闹,玩虫的也多为老年人,但年轻“虫友”慢慢多起来。市民陈先生40岁不到,已有近10年玩虫经验。他最喜欢黄蛉和宝塔蛉,最长的一次,一只黄蛉喂养了近半年时间,“平常工作压力大,烦躁时拿出来看看听听,提神醒脑。晚上放在床头,清音不绝,闭上眼睛就好像置身山林,感觉睡觉也特别香。”国庆期间,他还特地给儿子买了一只蝈蝈,“清代官宦人家流行冬天养蝈蝈,一边赏雪景一边听虫鸣,现在却是平民之乐了,属于都市里最易觅得的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