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身为职场的你,眼看步入中年危机,公司内卷严重,你为自己定好学习计划提升自己,可学习过程中明明当时知识点记住了,但到第二天或者几天过后忘光了。这种转身就忘的习惯,记忆难道真的是天生记忆力差吗?
这个烦恼在我近期看的《不要挑战人性》这本书上找到了解药,这是一本近期畅销书,并且火爆全网,作者潘楷文,深度解析12个经典人性实验,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同时这是一本人类大脑的使用说明书,教我们如何事半功倍的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提到关于“记忆”往往和我们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关。了解了这些规律这些困境也就迎刃而解了,以脑神经科学数据为佐证,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深入探究人脑的运作机制,帮助我们去探索那些主观体验背后真正的科学解释。
那么如何了解我们的大脑运作规律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东西呢?
什么是“记忆”?
赫尔曼·艾宾浩斯发现了“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也就是说,记忆在最开始是遗忘最快的,随着时间的,遗忘速度逐渐放慢,最后遗忘停止,没有被遗忘的记忆就变成了长期记忆,可以随时被调取或者在某些特殊环境和某个事件触发下次再让人想起来。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大可能专门记忆无意义的音节的情况,于是做了一次研究升级发现了“幽灵之战”就是说人们容易按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式记住事情,而且总会记住符合自己期望的内容,然后在大脑中进行加工,于是形成自己的记忆。
所以记忆并不是一个直接完成的复制过程,而是一个主观个性化的再造过程,他会受到人们的情感,经验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会调用自己的逻辑思维概括和推理等脑补出来。
如何用好科学揭露的规律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东西呢?记忆训练“四步法则”帮助你解决
第一步营养层面
营养不良或者营养不均衡都会影响记忆,尤其处于生长发育的儿童和青少年
经常听长辈们说,要给孩子多吃点好的补补脑,给身体补充营养之类的,我一直不能理解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不是没有道理的,营养和大脑的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大脑神经元系统。
我们的记忆离不开蛋白质、氨基酸、多肽等化学物质,特别是长期记忆的时候,会长出全新的神经突触,而神经递质与神经突触生长的原材料必须从各种食物中的营养获取,所以如果身体营养不良或者营养不均衡会影响记忆。
第二步睡眠层面
人们在睡眠中的图像变化比醒着时在竞技场绕圈时快六七倍,人睡觉时大脑仍在忙碌的工作,强化自己白天做过事情的记忆,那些经历会在脑中飞快的播放。总结起来也就是说睡眠能帮助大脑记录刚接收到的信息。
也就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利用好这个时间,需要重点记忆的东西安排在睡前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步情感情绪层面
有句很经典的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就是被蛇咬过一次之后基本上终身难忘,这是因为这段恐怖的经历让大脑从海马体中调出情景记忆,帮助他识别此时此景下有蛇并且会丧命的信号,提醒赶紧离开,防止再次被攻击。
同样的道理用在人们失恋、自然灾害等等中也一样的,所以只要能激起人们的情绪波动
都能给人留下难忘都记忆。
反过来说我们可以把这种记忆规律,运用到工作学习中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可以把要记的东西和特定的场景情绪链接起来,当他们完成了联动记忆东西就变得非常简单。
比如你因为要达到某个目的不得不学习一门很枯燥又很抽象的学科,听课记东西就像听天书一样,听完记不住,就算记住了又忘记,那么你可以将内容努力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找到关联,想象成一个场景,在那个场景下你会如何做,当成功的将前因后果关联起来,相信这样做之后你会很难忘记。
联想的画面越有穿透性,场景越细致,尤其是对知识中说涉及的人物感受越深刻,知识就越能记忆长久。
第四步认知层面
记忆需要不断重复,但一定不是死记硬背,从理性认知的角度,记忆有以下几种方法
1.首先骨架记忆法:也就是简化清单法
比如将要记忆的一篇文章,罗列出几个大的点形成一张清单,罗列的时候将其中所有的形容词、副词、介词都剔除掉,留下主谓宾。按照逻辑顺序记熟这份清单,然后记的过程中再往每一条里面补充形容词、副词、介词,运用这种方法基本上一篇文章就记住了。
2.串连记忆法:
将要记忆的东西形成一条锁链一样,环环相扣起来,形成链条,帮助更快记忆
3.图像记忆法:
“一张图片胜过一千个单词”大脑对图像的记忆远超过抽象的文字符号,比如《乌衣巷》可以在脑海中勾勒一幅画,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想象一副这样的画面,有朱雀、桥和野草花;穿着一件黑色的T恤站在巷子口,希望斜照在脸上,多年前王谢家堂屋的几只燕子,如今已飞入百姓家。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屋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果将具体图像与文字结合起来记忆,简直是记忆绝招了。平时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忆,也能辅助记忆。
以上就是四步记忆法则,分别从营养层面、睡眠层面、情感情绪层面、认知层面帮助增强记忆,让你在工作学习中游刃有余,同时跨越重重阻碍,走向成功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