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张红高空救人的消息发布后,引发网友持续热议。有网友表示,用嘴给人吸尿,即使是对亲人都很难做到,更何况是在万米高空对陌生的老人。此时此刻,最合适形容的,也许只有这一句:“医者父母心”。
医学泰斗裘法祖先生曾说过: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人们在为两位“近佛”“近仙”的仁医点赞之余,也不乏追问与思考:为什么飞机上没有导尿管?未来,航班急救能否做得更好,避免医生“用嘴吸尿”之尴尬再发生?
事实上,航班上并非没有应急医疗设备。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飞行标准司于2005年10月下发的《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机载应急医疗设备配备和训练》文件中就规定,航班必须配置的医疗器械包括绷带、消毒棉签、止血带、胶布、剪刀、血压计、听诊器、注射器和针头等,基本药品则包括硝酸甘油片、葡萄糖注射液、肾上腺素、外用烧伤膏等。当然,导尿管不在其中。
那么,导尿管是否应该纳入航班应急医疗设备目录呢?这是一道成本效益题,值得仔细推算。
人类疾病有千万种,医疗用品更是不计其数,航空公司即使不计成本,飞机的物理空间也无法容纳,此其一;即便医疗用品都充足,还要有专业医生才行,要求航班配备医生也不现实,此其二;旅客在航班上发生无法排尿之类的疾病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投入大量医疗资源去应对稀有病,并不符合效益原则。况且,这种浪费亦必化作航空公司运营成本,并转嫁到普通旅客身上,此其三。
是故,即使医生“用嘴吸尿”事件波澜再大,导尿管也未必会出现在以后的航班急救箱里,但这不妨碍我们对做好航班急救的深层思考。随着航空客运进入平民化时代,人们乘坐飞机的频率在不断增加,乘客在航班上发生疾病的概率也在不断加大,航空服务有必要在急救方面有所加强,以更好应付突发情况。
在医疗用品配置上,要求面面俱到、足以应付所有疾病不现实,但可以提高精准度和有效性。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画出乘客在航班上突发疾病的图谱,医疗用品配置要满足较大概率的疾病急救所需。
在急救人员方面,目前情况下,要求配备全科医生也不可能,但可以有所预备。比如,国外有航空公司推出一个叫“Doctor on Board”的项目,当旅客订票声明自己是医生时,航空公司就会为他提供飞机上医疗用品的信息,以保证发生紧急情况时,急救更有效率。
但愿,医生“用嘴吸尿”给社会带来的,不仅是感动,还应有行动。航空公司、民航管理部门可以就航班急救如何提质增效问题进行探讨、商议、改进,让空中之旅更安全、更舒心。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练洪洋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胡俊
联系我们:lilunbu@gz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