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话:孩子的想象是奇妙的,要放大它,而不要不在意。
幼儿园的老师是喜欢乖巧的孩子的,我也不明白那么小的孩子怎么就那么“懂事”,知道怎么讨得老师的欢心。每当节日,孩子们会给老师送上自己认为最好的礼物。儿子从不向我提什么要求,他不敢给老师送礼物,我也没把这当回事。我不愿自己的孩子以这样一种方式去讨好老师,这会影响到他以后的成长。
一次教师节,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画画,并告知孩子们画得好的画要贴到墙上展览。儿子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也颇有几幅得意的作品。他回家后跟我说了这件事,我立马鼓励他:“好啊!你会画画,还画得很棒。你的画一定会被选中贴到墙上展览的。”
儿子高兴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拿出水彩笔开始作画。过了没多久他就嚷嚷着叫我看他画出来的画。
这是幅很有想象力的画。可我担心幼儿园老师不一定能看懂,就问儿子:“这张画能被展出来吗?”
儿子被问得一头雾水,但他还是点了点头,一副自信的样子。我又说:“要是老师不欣赏呢?”
儿子想了想后说:“我有个办法,我把画放到信封里给老师送去。”
我鼓励他:“这个办法好哇!”我给他找出了一个大信封。
儿子学着大人的样,在大信封上写下了:“木木老帅收。”
他写的是错别字,“老师”的“师”字,上面少了一横,变成了“帅”字。而“木木”其实是“林”字,他写得太开,变成了“木木”两字。他的这一举动,惹笑了老师,也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因为信是他亲自送上门的,最终画还是被展出来了。这次成功,凭的是他强烈的参与意识。
也有欣赏他的老师。那是我们师大的一位实习老师,她在幼儿园小班上课时遇到了儿子的突发奇想,事后她开心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我。她说那堂课是教孩子数数的,她先竖起一个手指头让小朋友读数,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喊:“1”。接着她伸出两个手指头,小朋友们瞪圆了眼睛,有说“2”的,但不敢确定。儿子则不管不顾地叫起来:“小白兔耳朵!”说完还将左右两个手指叉开放到头上学着兔子蹦跳起来。
所有的小朋友欢呼雀跃地将两个手指叉开放到头顶上蹦跳着喊:“小白兔耳朵!”“小白兔耳朵!”
实习老师忍住笑将拇指和食指圈成圆,并伸出三个手指,小朋友们鸦雀无声,目光齐刷刷地集中到儿子身上。
儿子根本没理会这是“3”,而是得意地用手指头指着那个圆圈尖叫起来:“这里一个洞洞!”
孩子们都去看那个用拇指和食指圈成圆的洞了。可想而知,这堂学数数的课不可能再进行下去了,孩子们的兴奋点不在数字上,而是跟着儿子将手指的形状进行想象。
实习老师对儿子的想象力大加赞赏。作为母亲,我是第一次听到老师对儿子的嘉奖,而且是实习老师。
教育启示
孩子有时的举动会远远超出你的预料,但只要对成长有利,你就应当鼓励他。当你的孩子在某方面是弱项时,一定要善于寻找孩子的与众不同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要让其强项充分发挥出来。父母是引导和发挥孩子强项的最好人选。善于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点,并给予肯定,使孩子知道自己的特长,认识自己的特长,进而发挥自己的特长。
当下,许多家长尤其是城市里的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他们认为,目前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高速有效地吸收到有用的知识,不能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学习方法。其实这堂课我觉得上得很有新意,因为是实习老师,也就没有太多框框。如果是刻板的老师,会觉得儿子破坏了这堂课的正常教学次序。
那一片橘林(儿子7岁写的诗)
黄澄澄的
在树枝上摇摆
微风轻轻地吹
在风声中
只有那种橘人的脚步
踏破了泥土
太阳在慢慢地走动
那橘树的影子也跟着走动
云漂浮在橘树上
把橘子的香味飘来
蚯蚓在橘树下呼唤
蝴蝶在绿色中飞舞
小河在黑白间流淌
小动物靠在橘树上
把微风碾碎
搅拌在橘子树前
橘树有了憧憬
种橘人开始收获金黄
文章点评
这首写得非常美,观察也非常细致。尤其是“小动物靠在橘树上/把微风碾碎/搅拌在橘子树前。”用了三个动词:靠、碾碎、搅拌,使整首诗灵动起来。儿童的思维是泛生命化的,世上万物都被人格化了,所以就有了“橘树有了憧憬”之句。橘树的憧憬,就是人的憧憬,种橘人在秋天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