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小沐
出品|智哪儿
自从智能音箱爆火以来,AI成为了老少皆知的词汇。一个智能音箱的智能,离不开内建的AI。可是,为何多年过去了,AI没怎么见长进,智能音箱本身却在一步步进化呢?智能音箱这个东西,还能压榨出几分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款智能产品,智能音箱最早以其内建的AI系统作为卖点,快速成为了哄娃神器。更是被冠以了智能家居中枢的重任。
在智能家居层面,智能音箱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国外的Google Home和亚马逊Echo,都是以智能音箱为起点,发展起了智能家居生态。在国内,天猫精灵、百度智能音箱、小米智能音箱、华为智能音箱等,也都有相对应的物联网平台。
苹果的HomePod虽然入局略晚,目前也是作为HomeKit的中枢存在的。但纵观智能音箱市场,智能家居并不是唯一卖点,甚至已经不是主要卖点。
最早的智能音箱,是2014年亚马逊推出的Echo。这款产品可谓是无心插柳,成为了亚马逊的一个爆款硬件。后来亚马逊又把它的语音识别模块单独拆分,成立了Alexa语音助手。从这个时间点开始,智能音箱逐步进入大众视野。
它之所以能爆火,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对话能力。也因此,擅长AI的Google快速跟进,推出了Google Home,攫取了亚马逊一部分市场份额。这也说明,AI对话能力,是智能音箱的主要卖点。
它可以满足这样的场景:当你在洗碗时,让智能音箱告诉你时间或者打电话给某人。令人疑惑的是,苹果早在2011年便发布了Siri,为何苹果没有成为智能音箱的推动者呢?其实,亚马逊也没有想到这个产品能火。
语音助手在手机上可以调用,移植到智能音箱就火了?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产品形态对于消费者认知的一种改变。因为智能音箱能带来更好的音乐播放效果,同时拾音能力更强,而且它是家庭内的公共资源(手机有隐私)。
在国内,最早推出智能音箱的大厂,应该是京东和科大讯飞联合推出的叮咚。语音识别,执行指令,成为了最大的卖点。诸如天猫精灵,还试图让用户通过智能音箱买东西。如今的格局,是属于百度、阿里、小米以及喜马拉雅的,甚至华为都得靠后排。
智能音箱的价值延伸
在语音交互燃爆后,各个厂家开始寻找新的卖点。第一波,便是加装屏幕。第一个加上屏幕的,应该是百度的小度智能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