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前,几乎大部分封建朝代都有这样一种“特殊职业”,那就是宦官。可以说,太监让皇亲国戚过起了优越的生活,撑起了皇宫里的金碧辉煌。
太监的工资不低,所以,许多贫苦人家都会把孩子送进皇宫做太监谋条生路,然而,常人想要当太监必须走一道流程,那就是“去势”,也就是摘掉生殖器官。毕竟,让健全的年轻男子伺候满后宫的佳丽可不是什么稳妥的事。由于失去了雄性特征,所以,太监们通常脸上没胡须,脖子上也没有喉结,声音尖细,举止中性。
这也成了太监们受人鄙视的原因——不男不女。实际上,太监这种职业并非中国独有,最早起产生于古埃及,阉割源于祭祀言,是一种最古老的民俗。
也许全世界的皇帝国王都十分“高瞻远瞩”,所以,选太监作为皇宫的奴仆,在许多文明古国都曾有宦官的存在,只是中国的宦官制度最为健全罢了。因为太监们平时能接触到国家权力核心,所以,他们经常会被卷进繁复的政治斗争中。民国以前,历朝历代都不乏太监祸乱朝政的例子,许多朝代更是直接因太监专权而被倾覆。
可以说,宦官专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作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伴生物,其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宦官要专权,必须是在中央集权加强时期。其次,是当宦官在关键时刻帮助皇帝夺取或巩固皇位立了大功时, 宦官便以功获宠,以宠掌权。再次,就出现宦官专权的某一朝代来说,往往是在王朝的中后期。
文书上太监称谓很多,例如阉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太监、内监等等。自古以来太监的性格往往孤僻乖张,那是因为生理的缺失所引发的心理变态。鲁迅先生曾说过:“我国古代的太监,都阴险狠辣,超过寻常人很多倍。”虽然,他们没有了生育能力,但是,太监们往往会在后宫隐秘的地方用各种奇怪的方式宣泄变态的*:兽欲、权欲和贪欲。
历史上,贪污的太监不胜枚举,李自成进京时,整个大明朝廷的国库居然只剩区区四千两白银,反观大太监魏忠贤被查抄时,居然在他家中发现白银上千万两,这还没算上奇珍异宝。崇祯曾无奈的怒骂吃里扒外的宦官们:“把我祖宗时代积累下来满库的奇珍异宝黄金白银,盗了个干净。”实际上,崇祯虽然可怜,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贵为皇帝,却对满宫的太监束手无策,是为可怜。为何会有满宫的太监呢?还不是因为封建皇权制度根深蒂固,崇祯本身就是造成太监贪腐的“罪魁祸首”,是为可恨。皇帝们都清楚太监们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可是,却没有一个站出来废除太监制度的。毕竟,皇帝是整个国家的形象代表,如果,让其他人知道皇帝生活中连个奴仆杂役都没有,那还了得?
形势复杂的宫廷离不开太监,而皇帝也只能把这群没有生育能力的奴仆当作最忠实的走狗。唐朝末年封州刺史刘岩雄踞一方,自诩为皇帝。刘岩对太监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凡人都得娶妻生子,所以,难免会有私心,因此,无法全心全意报效朝廷。而太监根本没有成家的能力,所以,只有太监才有一颗赤诚之心,也没有后顾之忧,一定会拼了命向朝廷效命。”
当皇位传到刘岩孙子刘伥手里时,更是下了一纸诏书,说:“但凡朝廷要选用的官员,不论是科举状元出身还是普通进士出身,必须得走阉割这道程序,达到‘一生一世了无牵挂’的思想状态,这才允许进宫当官。”历史上不乏这种“重视”宦官的统治者,甚至几度掀起了宦官得势的时代间接使民间百姓自宫成风,许多家境殷实的人家也不惜将自己的孩子阉了送进宫廷。
他们觉得这是一条平步青云的捷径,许多平民百姓都抱有这种想法:“念书必须经历寒窗十年的忍耐,而自宫则是用一时的痛苦换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史籍记载南海地区曾出现过九百七十余家将孩子净身送进宫廷的家庭,这些孩子最终没有被选入宫廷,不得不沦为乞丐。南海尚且如此,何况国家乎?
据统计,天启三年,宫廷太监缺额共有三千人,最终,全国各地前来应聘的居然有两万余人,朝廷根本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竞争宦官。一时间竟没了主意,只好将原本的缺额再加一千五百人,其余,没有应聘成功的通通被送往收容所。即使这样,收容所也无法安顿这么多人,许多进宫未果的孩子只能流落街头成为乞丐或小偷。
民间自宫成风,朝廷体制膨胀,所以,明朝宦官队伍不断壮大,俨然成为大朝廷里的小朝廷。据说,专门做阉割手术的“刀子匠”往往会收取高额的手术费用,使原本贫寒的家庭更加不堪重负,最终,若孩子未能成功进宫成为太监,往往会落得家破人亡,惨不忍睹。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自此,也结束了延续数千年之久的封建社会的宦官制度。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的宦官》、《辛亥革命后的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