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听到这本书,是在一个冬天,听到一个较为欣赏的圈中男士提起,他说要推荐一本名叫《浮生六记》的好书给大家,而且鲜少地主动说起关于成家的愿景,心愿便是找寻一个如芸娘般的女子过快乐有趣的日子,我顿生好奇。去年春天,终于下单收到实物,于是小心翼翼开始阅读。
该书是清代文学家沈复所作,原文是文言文体,因为想领略其原文滋味,我挑选的是半译的版本。在千思万待中,我翻开了第一页,而后却傻眼了。原来,所谓半译本,只是对故事场景做了极少的时间和背景描述,而在正文中只对专有名词作了注释,除此并无其他。我硬着头皮,如同从前学习一门外语般一字一句摸索揣测,其过程并不如想象地那样颇有韵味。时间长了,还是搁置了,只是始终还记着这本未曾读完的书。入冬之时,偶然在一个有声阅读的网络载体中发现了《浮生六记》的限时上线,于满心欢喜之中开始听书,一章一节仔仔细细地听完了全本。听完之后我又回头去翻开那本译本,仍是无法继续前进,作罢。
听完后,我踌躇良久,与预想的并非一样,自我感受与众人推荐描述的也相去甚远。全书为沈复晚年做作,算得上是作者一生的自传小记,然而最为出彩的,最为我关注的亦只有芸娘参与其中的篇章,芸娘丰富了全书,她短暂的一生有相当多令人称赞出彩之处。
但为何,作为现代读者,即便在考虑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后的,我仍然为芸娘感到悲戚,一生漂泊,疾病缠身,忍受家人子女分别之苦,终了之时连安身之处都不曾有。也许在当时的男尊女卑时代,这种境况屡见不鲜,于是,亦有不少人觉得芸娘是值得庆幸的,有个与她恩爱如初的夫君,且在短暂的光景里快乐地吟诗对辞,惺惺相惜,好像已经足够幸福了。但真正如此吗?为何细细品来,只会觉得芸娘太优秀了,男主颇有点配不上。
芸娘自小丧父,靠着一双巧手做出精良的女工,来补贴家用和供弟弟读书,且在读书识字上颇有天赋,身子天生瘦弱,但天性却颇为担当与坚韧。芸娘与沈复少时相识,互生情愫,谈诗写字,留粥之情,顺利嫁娶,皆大欢宜。在当时的封建时代,这样的你情我愿是珍贵的,婚后的蜜月也是清风明月,赏花赋诗,极为快活,好似一桩美满姻缘。
可好日子是稍纵即逝的,随着沈复离家去做幕僚,两人通过书信往来互诉衷肠,而后公公请芸娘代为书写家信开始,便开始了长达数年之中被家族长辈的误解与积怨。传给夫君的书信被公公收取查阅,而因信中措词引发了长辈的误解;因被夫君委派给公公纳妾事宜不甚顺利,导致婆媳离心;因家中小叔担保事宜污蔑,被公公再次误解;又为了给夫君纳妾,被背弃而心生忧思,且被误解交友不慎品行不端……如此多番,被夫家长辈误会并产生嫌隙,被质训驱逐而更生苦闷,而这也是芸娘往后命运中心情郁结致病体加重,贫困潦倒到无钱医病,而后早早离世的最根本缘由之一。
芸娘是有才情的,有读书写诗的天赋,有将平淡生活增添奇妙的巧思。自古有才情的女子大多是骄傲的,难以做到知书达理又隐忍贤惠,而书中的芸娘好似是例外的,在贫困的日子里她无欲无求,无所怨言,对夫君的种种事宜都是尊重理解和互相扶持,而且还能通过丰富的构想将小家打造得生机灵动,对夫君的爱好从来都是赞赏鼓励,甚至会雇佣馄饨担子为他们热衷的聚会增添乐趣,事事周到。在被公婆长辈误解的日子里,她亦是无怨无争,默默承受。而在男女两厢情愿你侬我侬的感情中,自古通今,真的会有人愿意多一个人来分享两人的感情吗?沈复在文中提到芸娘非常喜欢憨园,在与她交好的日子里非常开心,连带着身体旧病也远离了,乃至于在对方违背承诺后病情加重每况愈下。但芸娘想要给夫君纳妾,除了旧时的贤良妇德之外,又何尝不是因为沈复常年留任在外又喜各处游赏,芸娘需要一个能够说上话的人,且为了夫君能多多地留在家里呢?芸娘自然是文学上最可爱的夫人,但其实还是最为善良平常的妻子,亦同样是聪慧无奈的才情女子。
芸娘的优秀有她的奇妙天赋与用心经营,有她对夫君的不怨不嗔和旧制的服从,有她只愿感恩快乐和满足获取的小心翼翼。但沈复的不作为,实在令人怒其不争,恨其闲散不奋,最为不堪的,在广东数月流连,终日与喜儿缠绵,尤其因由他对喜儿的怜香惜玉之意而备受关注,为此他还颇为得意,直至后来要他娶了喜儿,他才猖狂逃走。大概先读了闺房之乐,有了芸娘于心,待读到这段时颇为愤怒,全然无法体会其文人风雅。比对他的洋洋自得,只花了百来大洋便享受了月余的快乐,转而回想到,在他与芸娘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曾渡江远走找亲戚借了不过二十几两银子,他当时去扬州谋生也只是凑足二十几两银子,由此看来,百余大洋并不是小数目。至此,对这段才子佳人美丽感情的期待一落千丈。
古人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可爱的是芸娘,也仅此而已。放到当代,芸娘仍旧是可爱的,但又有几个女子愿意做如此沈复的可爱芸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