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10月30日新澙总领馆举办了以鲁迅和藤野先生为题的中日线上交流会,人民中国杂志社是这次活动的后援支持单位之一。本社总编王众一作为媒体人受邀跻身四位发言嘉宾当中。以下是交流会上的发言正文,作者略有修改。
鲁迅先生1926年创作的《藤野先生》,40多年前高中课堂上就学习过。印象深刻,但体会得并不深入。多年以后,当我在《人民中国》从事起中日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工作,才对这场可称为鲁迅认识中国与世界原点的经历,以及这篇作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十多年前中日关系遇到困难,上海的日本朋友寄来一本挂历,其中鲁迅和藤野先生的画像就印在上面。这让我意识到,原来中日之间的“惜别与握手”这个话题一直萦绕在中日有识之士的心头!我开始思考这篇作品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1904年,一名叫做周树人的年轻人来到日本留学,当时正值日俄战争爆发。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土地上打仗,却有中国人卷入其中被*戮。原本怀着学医梦想来到日本的鲁迅,在课堂的幻灯放映中看到了震撼的一幕:中国人被当作俄方间谍处决,而一大群中国看客居然麻木地围观。反观身边的日本学生,一个个却在高呼万岁。这一刺激让他猛醒:仅仅身体强壮但精神麻木的国民是没有用的,学习医学强健国人的身体,不如启蒙国人的精神。这一经历表明留学生周树人有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此时他意识到启蒙民智、培育健全人格是第一位的,从医病之志向医国之志的飞跃,奠定了日后鲁迅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