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讲到,商朝人由于认知的有限和对自然的敬畏,认为只有通过不断为鬼神献祭才能得到保佑,于是形成了最初的天命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观念慢慢发生了转变,商朝统治者认为只要给鬼神祭祀越多,那么即使自己残害百姓、酒池肉林、歌舞升平,你鬼神也得保佑我,这就变成人与神的一种交易。
后来周灭商后,人们的天命观开始转变,人们发现即使商朝人不断通过活人祭祀鬼神,而商朝还是被周人灭了,于是他们开始怀疑天命为什么不保佑商朝,后来他们发现,原来只有对百姓施行仁德的统治者才能得到天命,此时天命就与仁德联系在一起了。
随着周朝的建立,统治者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管理这个国家呢?我们知道古代的统治者基本都是军事贵族,通过不断的兼并战争,形成了自己的军队,在军队中形成的管理经验,很容易被运用到国家的管理中。
但是通过周灭商后,周人认识到,商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商纣王太残暴,一个正常运行的国家不能有刚性的法律制度,还要有软的文化系统,应该对百姓施行仁德,百姓才会拥护统治者。
于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周公设计出一整套周密的制度,习俗和规范。大至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农商,天文历法;小至文教,膳食服装,工艺制作,草木鱼虫。
其中最为后人熟知的就是对诸侯的礼节的规范,都是按等级贵贱区别开的,不同等级执行不同的仪式,配备不同的乐队,演奏不同的乐曲,人数的多少都有严格的规定。这样一套礼乐制度就叫周礼。
孔子为什么坚持恢复周礼?周礼是一套细密完备的制度,并推行到全国,它以身份确定人所处的社会阶层,然后分配对应的资源、享受相应的权利、履行相应的责任,用今天的大白话说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按自己的身份做人做事。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再贯彻一套仁爱、忠信、孝义的社会意识形态,从制度到文明,一硬一软控制人的行为和思想,这样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孔子曾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认为周礼是延续继承并发展了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这套制度非常完善,如果老百姓都按照周礼去做好自己的本份,天子代天牧民,行赏赐,主国政,用兵务农,大家各司其职,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这对今天浮躁的社会有什么启发?我们今天的人可能很难完全认同孔子的观点,尤其周礼中那些以限制人的职业、限制人音乐,甚至限制人穿什么衣服,这管得也太细了吧。另外从整个社会活力来看,这样的社会组织结构几乎没有任何活力,人被牢牢绑定在自己的土地和职业上,世代继承,人不敢越雷池一步。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从今天的眼光去看待那个时代,古代的统治技术比较落后,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一国的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社会安定,能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生活即使穷一点,至少不用上战场。历代的统治者也在不遗余力地探索一条高效的国家治理之道。所以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我想这也是孔子坚持恢复周礼的初衷。
从当今的社会来看,我们这几千年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物质资料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社会也空前的安定,但人的幸福指数却在不断下降,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人是一种*的存在。越是物质丰富,人性越浮躁,攀比、虚荣。
一切向钱看,于是“成功”“创业”“赚钱”成为今天年轻人的价值观,在互联网虚假繁荣的推波助澜下,年轻人的心变得躁动不安。人们不愿意甚至瞧不起自己的工作,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人浮于世,心无法静下来把一件小事做好。
这几年,随着疫情的爆发和持续,人们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政府事业单位的稳定是一种幸福,此时也许我们忽然发现孔子所坚持的周礼似乎具有了当代意义,它也并不是完全不可取。一个社会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每个人有一份稳定的本职工作,在本职工作上做好自己的事,其它时间可以发展点自己的爱好。一个人往往是在内心安定平静的状态下才能做出非凡的事。
刘慈欣能写《三体》这样的科幻巨著,很多人以为大刘一定生活在北上广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他有足够宽广的视野,足够好的物质条件。但你错了,大刘只是山西省娘子关水电厂的一位工程师,在国有企业工作,有正式编制,也算衣食无忧。
很难想象,如果大刘每天想着怎么赚钱养家,如何发财致富这些事情的话,他能否写出《三体》这样的作品。
大刘曾评论那些辞去工作,进行专职写作的人:
“从科幻小说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国内的科幻小说市场很小,养不活专职作家,只能找业余时间去写。你看一本书现在卖几千册一万册,卖到5万册就很好了,你算下来这本书你按8%的版税来算,你看才挣几个钱?你靠这怎么生活?你说让把作家撵出来,让他专门写作,生活是很艰难的。”
如果只能是业余时间去写,那靠的就是兴趣和热情。但在我看来,专职出来写作对普通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背负了一种赚钱的压力,而人在压力之下他的思想和创意会被压制甚至扭曲,像这种文学创作更是如此,往往是很难成功的。
我们并不是完全赞成周礼中所描述的社会形态,但也不能将其说的一无是处,我们只是说一个社会的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有一份安定平和的内心,这才是一种正常的人生状态。我们当然鼓励创新,因为社会需要不断进步,但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孔子坚持恢复周礼自有其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