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原句:同上(六年级下册第11课)
(二)文化因素:出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英公徐勣常猎,命(孙)敬业入林趁兽,因乘风纵火,意欲*之。敬业知无所避,遂屠马腹,伏其中,火过,浴血而立,英公大奇之。”
(三)文化内涵:引文的内涵是:英公经常打猎,命令孙敬业到林中追赶野兽并借这个机会順着风放火,想把孙敬业烧死。孙敬业发觉自己是没有地方躲避了,就剖开了马的肚子钻进去,一直到火灭了,然后出来时浑身是血站立在那里,英公一看孙敬业浑身是血特别奇怪。”
“浴血奋战”即由引文中的“浴血”发展而来。在这里笔者把“浴血奋战”的出处引出,不是要讲这个成语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而是用这个出处说明“成语文化中的两个问题”(成语文化是传统文化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
第一,“成语不仅本身有教育意义,它的出处也有教育意义”,像“浴血奋战”的这个出处,就可以使人知道“人虽已处于必死的境地,但是只要能充分利用死前所有的条件,积极思索,那么‘绝处逢生’也不是不可能”。
第二,“形成成语的出处是千奇百怪的,像‘浴血奋战’的出处,戏剧性就很强,而且从‘马腹中浴血’这样一个中性词语,就发展成为‘形容战斗激烈,多所*伤,血染全身’富有积极意义的成语。因此不见用‘浴血奋战’形容具有负面意义的战斗。”(
说明: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小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