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 韩
编辑|李春晖
科幻作家宝树曾经总结过一个“流行文化三定律”:
一、大多数我出生时已经有的流行文化都是陈旧老土不值一提的。二、大多数在我10-30岁之间诞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无法复制的经典。三、大多数在我30岁之后诞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愚蠢肤浅,幼稚可笑的。
在印刷机文明乃至是电视时代,这种代际审美隔阂还可以井水不犯河水。但随着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普及,多种人群在同一片海域冲浪已经成为现实,这样的双标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就说眼下,80、90后一边揶揄《偷偷藏不住》是“小学生名著”,劝年轻人“吃点好的”;一边又忍不住将自己少年时的羞耻爆款《小时代》拿出来反复把玩,发掘新梗、交流感想。距离《小时代1》上映已经过去十年,再过十年呢?这部上映时被口诛笔伐的影片怕会被抬到“集体记忆”的高度了。
其实真没必要,人不中二枉少年,谁的青春里没几部让长大后的自己脚趾抠地的校园文呢?保不齐自己就写过呢!
但是不是每一代的低龄IP都能成功影视化、都能被原受众甚至更广泛的群体所接受,在创作者、读者、内容趣味、甚至连IP本身都越来越低龄(刚完结不久)的今天,问题有了新变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羞耻青春托《恋与制作人》的福,乙女游戏成为我们熟知的一种流行消费。“乙女”一词来自日本,特指14-18岁的未婚女孩。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群体,对于爱情怀有天然的憧憬。在二次元产业发达的日本,这种明确的圈层与诉求催生出了贩卖少女恋爱幻想的乙女文化,除了乙女游戏还有乙女动漫,乙女广播剧等。
该现象更多与人的身心发育情况有关,与外在环境关系不大。因此,在没有“乙女”一词的地方,这样的少女向市场同样存在。考虑到媒介发达造成的童年消逝与成年童稚现象,少女向内容的年龄跨度如今还可以再放开一些,就更显得可观可期。
左:小学生描述恋爱幻想的“炸锅文学”;右:言情男主超话中的考试祈福贴
受到人群阅历与心智的限制,这类作品通常以校园为主场景(哪怕是在跟吸血鬼搞对象),比起逻辑与内涵更侧重感官刺激,幻想成分远高于现实。说得再直接一点,就是幼稚。
这也就决定了,它就像神仙教母的魔法一样,是有时限的。或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某段时间对某个作品真情实感,看不出也听不得它一点不好。但等从初中升上高中、或者仅仅是过了一个暑假,不用别人多说,自己就看不进去了。甚至引以为“黑历史”,多年后才能抱着另一番心情回顾年少轻狂。
我国的娱乐产业起步晚,日漫、以及深受日漫影响的台偶都曾短暂充当过这种角色。但真正应这个市场而生的本土内容,还是青春小说。
2004年,韩国可爱淘的《那小子真帅》引进中国,给不少90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令从业者嗅到商机。聚星天华、魅丽优品等出版公司迅速跟进,针对初中生群体批量生产,打造出郭妮、小妮子等本土畅销书作家。
这一代青春小说有着很鲜明的模仿痕迹。比如《流星花园》式的平凡少女与豪门男团的搭配,或者像韩剧一样盛产金姓三字男主,玛丽苏气息十分浓重。
很快,价格更低、更易获取的各种少女刊物迭代了动辄几十块的单行本。许多少女YY之作除私藏与身边传阅之外,也可向杂志投稿。
而从内容角度,随着读者年龄增长、需求升级,饶雪漫、郭敬明为代表的疼痛文学成为了青春小说新的主流。其故事狗血抓马,但比以前更加本土化。实话实说,文学性也要好一些。
随着网络时代到来,阅读与创作的门槛都进一步拉低。杂志的价格再低,低不过网文免费阅读;杂志的坑位再多,多不过网站的无限货架;杂志再开放投稿也要靠编辑筛选,网文则是只要能过审就能发布,在专业文学网站之外还有无数渠道可选。
更重要的是,网生代深受同人文化影响,天然具有内容创作的意识,写文对于TA们来说并不是多么高深、遥远的事。根据《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看小说”与“进行内容创作”都是未成年网民经常从事的活动,从初中生起这两项的数据就超过了均值,高中生群体还要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