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59岁时所著的第一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719年。这本小说被认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是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一经出版就大受读者欢迎。至今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着很高的地位。
鲁滨逊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他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他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的时间才得以返回故乡。鲁滨逊的勤劳、勇敢、智慧和创造才能都让读者心生无限敬佩。但小说也折射出了殖民主义的思想,从这部小说的每一个方面几乎都能看出殖民主义倾向。鲁滨逊回到故乡后故事结束了吗?并没有。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笛福之后又接着出版了《鲁滨逊漂流续记》。
在《续记》里,鲁滨逊由于不安分的冒险精神的驱使,又重新踏上了新的冒险旅途。这期间,他回到了他所在的小岛,给小岛带来了新的生机。后来,在随侄子出海的过程中,因为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土著事件与船员产生不和,而半路下船。
随后,他又因购买了一艘船。因为没了解船的来历,鲁滨逊被当成海盗,受到英国和荷兰船只追击,一路向北来到了中国的金昌(南京附近)。
鲁滨逊来到中国的南京、北京以及长城以外的蒙古地区,以比较的方法描述中国见闻。笛福在书中先说了中国当时的贸易和财富,还夸赞了中国的政府和军队,但是突然画风转变,说道:“这些国家的可怜人民同我们国家相比,他们的衣着、生活方式、政府、宗教、财产和有些人所说的荣耀,几乎不值得提起。”在他眼中,中国的城市、生活、贸易、军队等等一切都不如欧洲。如果拿中国的建筑和西方的建筑相比,那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毫无可比性。书中充斥着对中国的歧视、偏见和傲慢。
除此之外,笛福还在书中恶意贬低中国人的形象,续记中的鲁滨逊来到中国南京之后,看到了一个胖得像猪一样、身穿油腻衣袍的中国士绅,他在书中把这个中国人描述得一无是处,简直把这个士绅写成了好吃懒做的牲畜,其语言极其犀利。笛福认为,当时的中国人就是一群野蛮人,在荒谬的政治统治下的百姓都是一群卑贱的奴隶。
欧洲中心主义的优越感使笛福藐视中国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东方主义视角使他鄙视东方、随意建构中国形象,进而觊觎主宰中国;殖民主义者的眼光驱使他从精神和物质方面寻求对中国进行殖民统治的理论依据。
其实,笛福并未到过中国,他在续集里的胡言乱语的文字主要是参考耶稣会教士信札游记,再加上他的情绪与想象力写的。
小说最后,鲁滨逊的思想受到了教化,从而逐渐体会到了安稳生活的可贵。几经辗转,鲁滨逊在1705年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伦敦,结束了一生的冒险生涯。
《续记》为当时西方列强殖民扩展奠定了舆论基础,为贬斥中国扩充了文本基础,对当今跨文化交流有着一定的警醒作用。且续记的意义及影响远不及第一部,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大家还是多学学鲁滨逊不惧艰难险阻,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