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又被称为四子书,分别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所以被称为四子书,据称他们是出自于儒家早期四位代表人物,分别是孔子、孟子、曾子、子思(顺序与上相对)。其中《大学》出自《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中庸》出自《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其从《礼记》中取出独立成书,和《论语》、《孟子》一起合编称为“四书”。
四书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从它们对应的人物关系可以明显区分,孔子(《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曾子(《大学》)名为曾参,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一辈;子思(《中庸》)名为孔伋,是孔子的嫡孙,孔鲤的儿子;孟子(《孟子》)原名孟轲,据说是子思的弟子。也有一种说法,孔子的弟子曾子,曾子的弟子子思,子思的弟子孟子。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推敲,四书如果按时间排序,就是以上的顺序。
南宋的朱熹将四书整编出来之后,也对读四书的顺序有过明确的划分,在《朱子语类》中就有记载:“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这个排序,也是截至目前最为科学合理的一种排序。
四书直到现在,人们常用的顺序也是朱熹所排列的顺序,即《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而且朱熹还对四书做了专门的注释解读,即《四书章句集注》,这一书被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