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伟强 来源:《爱周之家》
上面二张照片,笔者首见于*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编著的﹑文物出版社1988年2月出版的《*的青年时代》画册。当你看到这两张照片,一定会诧异地问:咦!这两张照片多么新奇,人物相同,姿态一样,景物也相似,是谁留下的这样别具一格的照片呢?
原来,这两张照片是*当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与同学好友拍的合影。照片中右坐者是*,后立者是常策欧(醒亚),前坐者是王朴山(王葆曾,字朴山,以字行)。
1913年8月中旬,*考取仿照欧美近代教育制度开办的天津南开学校,19日报到入学,编入己三班(以后改为丁二班)。在“万苦千难”中发奋攻读,学业优异。青少年时期的*学识广博,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因此,博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敬爱,在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大家都愿意和他交朋友。
常策欧和王朴山是*的同班同学,且*与常策欧两人同住一室,两床相对,正可谓朝夕相处;王朴山(1895-1930)是吉林省榆树人,比*大三岁。三人因志趣相投,总是在学业上互相切磋,品德上互相砥砺,思想上互相交流,友谊日增,情同手足。1914年7月10日,三个人都穿着白色的服饰,神态安详地第一次合影。*侄女周秉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他(*)随着伯父(周贻赓,字曼青)的工作调动,迁到了天津,报考了南开学校。入学后,*和同学常策欧、王朴山拍了张合影。白色的长袍,白色黑边的礼帽,剑眉星目,目光炯炯。”
*为王朴山《师友赠言录》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