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融农产品生产、农业产业延伸、农业生产性服务等发展为一体的,旨在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开发的综合系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市场需求导向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市场充满了竞争,而社会的需求变化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变化体现的,这就要求现代农业产业对市场要有一定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可以协调各种资源优势,通过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的相互协同,提高现代农业整体的竞争力,使得农产品生产不仅要满足社会需求,还能对市场变化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消费引导生产,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尊重农民意愿和经营自主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和公益服务中的作用,加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扶持。今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会发生很大变化。我国现代农业的建设,就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两种基本消费需求:一种是有形的物质需求(或称产品需求),另一种是无形的精神需求(或称服务需求)。与此同时,为了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而实现农业生产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的目标,从现代农业的基本功能出发,结合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因地制宜构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种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可归纳为:(1)产品型现代农业,包括生态农业、精准农业和加工农业等产业模式。通过合理布局生产保障型产业,生产和加工粮食、蔬菜和肉禽蛋奶等常规农副产品,开发“名、特、优、新”农副产品,调整并优化种植业结构和养殖业结构,来满足人们的产品需求;(2)服务型现代农业,包括休闲农业、电商农业和物流农业等产业模式。通过发展融观光性、游乐性、休养性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开发优质农产品电商、物流仓储等其他农业服务业,来满足人们的服务需求。
2、注重地域特色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合理程度应体现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农业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坚持因地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等因素,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品牌,避免产业同构、同质竞争。同时,着力促进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粮经饲兼顾,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发挥地域特色优势,增强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综合竞争力。根据地域不同,我国的现代农业可分为农区农业、城郊农业和都市农业等类型。(1)农区农业是指我国“以农为主”的广大农村地区或边疆地区的农业。农区农业以生产粮食、棉花、油料、肉、禽、蛋等大宗农牧产品为主,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特征明显,农产品商品率和生产力水平较低。对广大农区来说,农村经济大多处于自然经济状态,要建设具有高度市场经济特征的现代农业,任重而道远。(2)城郊农业又可分为近郊农业和远郊农业。其中,近郊农业以种植蔬菜、果树,饲养奶牛等为主,提供城市居民生活必需的副食品,并达到基本自给。而远郊农业则在种植业上以生产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以及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为主;在畜牧业上以养猪、养禽为主。城郊农业的开放度和商品化程度都较高,而且在为城市服务的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3)都市农业的空间地域划定在都市区域范围,既包括城市化地区的农业,也包括城市郊区的农业。都市农业直接受到城市及其扩展的影响,它生产市民所需的特色蔬菜、瓜果和奶制品等优质安全农产品;为市民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绿化、美化和净化都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能休息和娱乐的休闲农业场所。因此,都市农业除了具有的经济效益外,其提供的旅游休闲、保护环境、文化教育等公益功能还具有很强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3、依靠科技进步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地区,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可能是不一样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赋予农业承担的功能日益丰富。农业有万年以上的历史,每一次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革命,都将农业推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现代生物、信息和工程等技术为主导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使我国的传统农业迈上了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现代农业既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知识产业,又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我国现代农业的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今后,我们一定要创新思维,树立大科技理念,发展“互联网 农业”,推进农信农机农艺融合、政产学研推协同。以新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向广度、深度进军,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升级。具体来说,一是重视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始终把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作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源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农业科技共享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农、科、教、企紧密结合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科技自主协同创新体系。二是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需要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和应用实践,突破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在品种培优、疫病防控、农机装备和加工储运等方面取得核心技术应用成果,支持农业农村新兴产业发展,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三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要集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多方资源,构建终身教育、科技下乡、定点帮扶等各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把农业生产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的培养作为重点,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在广大农民中开展各类农业科技教育、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4、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在种植和养殖领域进行生产,农产品自产自销为主,农民的收入只是初级农产品的销售,没有专业的农产品保鲜,加工和运输等基础设施,农产品的生产范围小,链条短,效益差,竞争力弱。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需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为特征,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渗透和交叉*,有利于整合农村资源、集成要素,拓展和提升农业中高端市场,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式主要包括:推进新型城镇化、调整农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和形成产业集聚等内容,这些都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就是使原本不赚钱的第一产业变身为综合产业,使农产品增值,让农民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增收。我国2015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强调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可概括为以下三种:(1)农业产业整合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内部子产业在经营主体内或主体之间建立起产业上下游之间的有机关联,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最终目标是建立起“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针对这种类型,可以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精准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模式。(2)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农业产业链的生产和加工环节向前或向后不断延伸,通过对产业链各环节实施科学管理,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全程可追溯系统。最终通过产业链延伸产生效益链,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品牌与服务效益1 1>2的放大效应。针对这种类型,可以重点发展加工农业、电商农业和物流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模式。(3)农业多功能拓展型。通过拓展农业和农村功能,实现其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的有机结合,丰富科教、文化、艺术、休闲和体验等内涵,形成农业多功能拓展的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针对这种类型,可以重点发展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模式。
参考文献:曹林奎.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上海农村经济,2023,(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