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 导论
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的特征:①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 ②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③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
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 ②要素贡献 ③市场贡献 ④外汇贡献
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 ②社会功能 ③粮食安全功能 ④经济功能 ⑤文化功能
第二章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
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
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
①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 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 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 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⑦其他因素政府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
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
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
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
6.替代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
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 ③中间需求的变化 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 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 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⑧政府的消费政策
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
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① 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 ② 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③ 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 ④ 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
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
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
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 ②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 ③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 ④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
13.★“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14.蛛网理论
(1)收敛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
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收敛型的
(2)发散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
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发散型的
(3)封闭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这
种蛛网就是封闭型的
第三章 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1.★流通过程中的三流:商流、物流、信息流
2.农产品批发市场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中转地批发市场
3.★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①商品集散功能 ②价格形成功能 ③供求调节功能
④信息中心功能 ⑤综合服务功能
4.★零售业态的含义: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的内在组成要
素分别为:目标顾客、商业结构、服务方式、店铺环境、价格策略等
第四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
1.期货的概念: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
2.★期货交易者的分类:套期保值者和期货投机者
3.★期货市场的功能:发现价格功能、回避风险功能
4.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对现货市场的宏观作用:① 减缓价格波动 ② 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
③ 促进农业国际化发展
第五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
1.★国际贸易的两大基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
① 构建的市场条件不同 ② 研究的对象不同 ③ 讨论的优势来源不同 ④ 衡量标准不同
3.★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
势的最佳途径
4.★WTO基本原则:①扩大市场准入原则,消除非关税壁垒 ②削减出口补贴,促进公平竞争
③削减和规范国内支持,完善竞争机制 ④规范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严防设置非关税壁垒
第六章 农业生产要素
1.土地的概念: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
被等一切自然条件
2.★土地特征:自然特性
经济特性
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 从一定的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
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4.★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①因地制宜 ②节约用地 ③保护资源 ④有偿利用
5.★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
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6.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①劳动集约型 ②技术集约型 ③资金集约型
7.土地集约经营的意义:①可以弥补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通过提高土地生产率,不断增加农产品总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②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精耕细作等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益 ③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和物质装备,可以促进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协调、统一,实现高产稳产,提高质量
8.提高我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①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③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④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⑤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9.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
①要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a.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 b.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c.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项目的规模
(a.重视土地向某些生产项目集中 b.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规模效益 c.大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 d.将开发性农业自觉纳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运作)
③组织形式应多种多样
10.土地使用制可以分为:“两权”合一型和“两权”分离型
11.土地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承包方 土地发包方
1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①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 ②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 ④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⑤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⑥土地承包经营权托管 ⑦土地承包经营权反租倒包
13.★“反租倒包”的含义:是指集体或单位、个人以一定的租金将农户承包地土地租赁后,经过投资开发或
者改善生产条件后再重新发包给单位或农户经营
1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①平等、自愿、有偿原则 ②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用途维持原则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受限制原则 ④受让方资格限制原则 ⑤优先原则
15.水资源的经济学特性
①水资源通过降雨、降雪等方式可以自然循环补充
②水资源同其他矿产资源相比,其利用只能是自然状态,不能通过人工提炼而在体积上或经济价值上得到浓缩
③水资源既是生产对象的主题,又是生产对象的载体或媒体
④人类对水资源循环上不能实施有效的人工控制 ⑤水资源的自然供给无弹性,需求呈刚性
第七章 农业劳动力
1.★刘易斯模式
①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元是能够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落后方式进行生产的,含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部门,这一部门生产率低,劳动报酬低;另一元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城市工业部门,它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比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高
②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③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
④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于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
⑤在上述往复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2.★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从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
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
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
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①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分为:绝对剩余、相对剩余
②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原因分为:积累型剩余、结构型剩余、替代型剩余、季节性剩余
5★.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
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6.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①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 ②是增加积累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决定条件
③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 ④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7.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①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②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
③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 ④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
第八章 农业技术进步
1.★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①渐进性 ②系统性 ③外生性 ④复杂性 ⑤周期性
2.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①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②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
3.★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中性技术
4.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①第一阶段应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 ②第二阶段应是资源节约型与劳动
节约型技术全面发展和有机结合
第九章 农业资金
1.农业资金的三大类:①农业财政资金 ②农业信贷资金 ③农户资金
2.农户资金的来源 :①农业生产经营所得 ②非农业生产经营所得 ③劳务所得 ④财产性收入 ⑤转移性收入
第十章 农业信息与农业信息化
1.★农业信息的内涵:农业信息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科学为表征对象的,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
理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来
第十一章 农业家庭经营
1.★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
营活动,因此又称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
第十四章 农业保护政策
1.全面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判断标准:经济结构主义观点、农业比较优势大小的观点
第十五章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1.★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特点
①危害的直接性 ②危害的隐蔽性 ③危害的累积性 ④危害产生的多环节性
2.★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途径
①物理污染:指由物理性因素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
②化学性污染: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化学合成物质而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
③生物性污染: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性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
3.中国食品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 绿色食品认证 有机食品认证
第十七章 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
1.传统农业的特点:①技术停滞 ②粗放式耕作与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相结合,劳动生产率及其低下
③封闭的、自我循环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①建设起一个发达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
②建设起一个富裕的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③建设起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3.★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业化战略、城市化战略、市场化战略、农业保护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十八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
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
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
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①经济持续性 ②社会持续性 ③生态持续性
3.可持续农业发展趋势:①追求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②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建立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体系 ④强化农业系统内的自养、自控功能
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4.★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生态系统内部物种共生、物质循环、
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物链原理,通过工程与技术措施,强化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联系,
实现物质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从而减少物质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
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可能会考大题:
1.试分析当代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
2.分析农贸市场和超市在销售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