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地区历年以来的教师招聘考试题目内容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学原则的考查,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考查知识,题型丰富,既可以以单、多、判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也可以以简、论、案主观题的形式来进行出题,且案例分析题考查居多,所以需要同学们进行全题型备考,重点理解与识记。现将有关教学原则的理论,做了如下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考生!
原则记忆口诀:冯巩找阴(因)凉(量),寻(循)思理直发。
一、科学性与教育性(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1.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双基 德育)。
2.教学规律: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相统一
3.例如:文以载道、教育性教学原则
4.要求:(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含义:理解 运用,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学以致用)。
2.教学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3.例如:
(1)王冲“施用累能”;
(2)荀子“只知而不行,是敦必困;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耳闻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4.要求:
(1)重视书本知识;
(2)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3)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三、直观性原则
1.含义:利用学生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
2.教学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3.直观手段分类:
(1)实物直观:事物本身、文物、标本;
(2)模像直观:多媒体、图片、视频;
(3)言语直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最实惠。
4.例如:
(1)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2)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直观性原则--金科玉律,“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一切的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5.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道具和教学手段;
(2)将直观的教具的演示与语言结合起来;
(3)重视言语直观。
四、启发性原则
1.含义: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
2.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3.例如:
(1)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2)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4)第斯多惠--德国师范教育之父,“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4.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主动性;
(2)设置问题情境,启发独立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3)发扬教学民主。
五、循序渐进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
1.含义: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
2.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3.例如:
(1)《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逊”;
(2)盈科而后进。
4.要求:
(1)教学要有系统性;
(2)抓主要矛盾,解决重点和难点;
(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六、巩固性原则
1.含义:理解基础上牢固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呈现知识,便于运用。
2.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例如:
(1)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2)夸美纽斯“教育学的巩固性原则”,“学习不能像水泼在米筛上”;
(3)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4.要求:加强知识的巩固,及时复习,学会记忆的方法
七、因材施教原则
1.含义: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差别教学,使学生扬长避短;
2.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3.例如:
(1)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4)小以小成,大以大成;
(5)闻斯行诸;教亦多术。
八、量力性原则(又称为“可接受性原则”)
1.含义: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难度低于或者高于学生实际程度;
2.规律:可以联系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3.例如:
(1)墨子的量力性原则;
(2)子深其深,浅其浅;
(3)随人分限所及;
(4)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单选题】王老师在课堂上讲“杂交水稻”时,向同学们讲述了袁隆平几十年来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忠于职守,敢于创新,坚持梦想的先进事迹,这体现了( )教学原则。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启发性教学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A。解析: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题干中老师在讲解杂交水稻知识的同时,也向学生传授袁隆平奋斗、敬业、创新等精神,体现了科学性与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故本题选择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