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除夕,按农历说,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了。明年大年初一,才是新一年开始的日子,一元复始嘛。
去年12月初,疫情防控大转向后,老家人也没能躲过被感染,先是弟弟、弟妹和两个孩子,他们毕竟年轻,抵抗力强,最担心的是父母,身体不好,尤其是老父亲去年七月刚过住院,体质弱。他是最后一个被感染的,所幸的是吃药治疗及时,慢慢抗住了,现在已经无大碍了,让人稍微心安。不回家过年主要就是不想再给老人带来感染风险,刚渡过一劫,不能因小失大。
说到过年,老家的年更有味道,这是肯定的。家乡的年,传统习俗保留多,亲戚往来拜年走动多,回乡的年轻人和学生等也带来了活力,传统里渗透着现代元素,热闹有趣。
原来的年,把年货备的丰盛,是每一个家庭的心愿。*年猪、磨豆腐、蒸馍(馒头、包子等)、捞油饼等,都是必须的过年食物。每次回家,看到老宅子的大门扇,就勾起过小时候备年货的回忆。门扇上的圆圆印子,就是当年晾馒头留下的水渍印记。记得小时候,顿顿吃白面还无法实现,过年的馒头也掺玉米面,纯白面的馒头还是少部分。蒸馒头大约一整天或两天,准备的馒头能吃到出正月。这习俗说给城里小青年,比如我的孩子,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过了腊八后,各种年货就开始逐步准备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家乡有个习俗,要做顿搅团吃。习俗说灶王这一天要上天,一顿搅团献给灶王,把他的嘴巴给弥上了,上天就不会汇报人们干过的不恰当的事儿了,比如浪费粮食。当然,浪费粮食是不应该的,这一点任何时代都是明确的。
家乡的年,传统习俗保持较好。比如接先人、守岁以及走亲访友,有些地方还有社火,小时候还有秦腔演出呢。除夕下午,家家户户门上贴上春联,大门两侧贴,院子里每一个房门也贴,还有人连牲口圈也贴,当然相对应的内容是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的期盼。天黑下来,一般在晚上七点左右,拿着香蜡纸去接先人,如果祖坟较远,对着祖坟方向,在村口烧香放炮祭拜请先人。如果较近,则直接到祖坟烧纸请先人。请先人回来,八仙桌上就要供奉起来,一沓子冥币包起糊贴严实,正面还要写上内容,大意是:故祖父(祖母、父或母)等今逢元旦谨具冥币享,后面写上儿子孙子等等名字,最后写上时间。这内容跟现代人写信封有一点类似。大年初三傍晚,全家人再把供奉了几天的先人灵位(纸包冥币)送到祖坟焚化,烧香、点蜡烛、浇奠,最后大家叩拜。再看看祖坟是否有塌陷或坑洞,确定没问题,才能离开。走亲戚也是过节的主要内容,乡村亲戚走动多,人情似乎更浓烈一些。俗话说,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亲戚还是得常来常往更好。
这只是家乡的部分年俗,中国如此之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其他地区肯定有很不一样的年俗。写至此,我突然想起了南韩小国,今年春节故技重施,抢春节起源,无耻至此,令人惊叹。当然,国人有识之士,有关文化管理部门,加快中国春节年俗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立马行动起来,不要后知后觉,视而不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