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不再过“妇女”节了?
这话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又确实如此。在3月8日甚至更早的时间,各种营销海报和各大购物网站的banner图上总是赫然高亮着“女神节”或“女王节”的字眼,久而久之,“妇女”二字被广大女性弃如敝屣,甚至和朋友说“妇女节快乐”也会遭到吐槽,还有男同事一脸猥琐的嘲笑问道:“你是妇女吗?”看你的目光仿佛就像看着一个已经中年发福的已婚妇女一样。
尽管那时我才二十出头,长相也并不显老。
可是为什么“妇女”节就该堂而皇之地被鄙视呢?只要有点常识,只要稍微动动手指头都能搜索到这样的信息:
妇女,在官方辞典中,其定义是指十四岁以上的女子的通称。不单纯指儿童,在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女者,指未婚女子。妇者,指已婚女子,故妇女泛指十四岁以上的女性。
“女神”和“女王”不断在洗脑女性,为了满足商家最终掏空女性腰包的诉求,表面上看似是一种尊崇,实则未必不是一种类似对小猫小狗讨好的糊弄。一边打着尊重女性的口号,一边却在用各种营销物化女性,侮辱女性。这种翻车营销案例俯拾皆是,一如绝味鸭脖把女性比做食物,茶颜悦色的“官人我要”茶包、杜蕾斯X喜茶联动的“你的第一口最珍贵”,俨然是在影射处女情结。
事实上,以“女神”、“女王”来取代“妇女”,很大程度上,是抹煞了底层并不优秀,生活并不幸福的女性的存在。不是只有过着精致生活的精英白领才配过节,还有那些遭受家暴的、被拐卖的,以及挣扎在生存线的,才构成了完整的现实的“女性”存在。“妇女”节的意义本身就是为着女性权益而存在,应该是属于所有女性,而非只能为商家掏钱的个别群体。
女性不需要如此跪舔,妇女能顶半边天,更多时候,我们靠实力说话,我们不仅能消费,不只会购物,也能创造,也有思想,也独立自强,不依附于他人,也不需要他人的奉承。
所以今天我们分享一波值得女性去读的一些书,让书籍充实我们的思想,拥有更强大的心灵,和不被糊弄的智慧:
1
《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
著 /(日) 上野千鹤子
如果你读了这本书感觉不快,那无疑是因为你知道什么是厌女症。
《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比如“东电OL”(东京电力的女职员在工作之余卖春,后被害)、秋叶原无差别*人事件(失意白领在闹市区一路疯狂用刀捅人)等。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厌女》一书实际上是围绕着“性”展开论述的,相信有许多读者会对这个题材本身产生浓厚兴趣,比如她谈到的性虐待、情色画等等。
2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著 /(日) 上野千鹤子
女性主义绝不是弱者试图变为强者的思想,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
女性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性主义?如何用女性主义进行思考?
围绕上述种种问题,日本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与知名漫画家田房永子,开始了一场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课堂。她们用幽默的语言、传神的漫画,回溯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畅谈母女关系、性、工作、婚恋、育儿等日常生活中的议题,驳斥关于女性的刻板偏见。
这堂课不仅开启了一趟全新的旅程,更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3
《我的天才女友》
[意] 埃莱娜·费兰特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要继续学习。” “但你不一样,你是我的天才女友,你应该比任何人都要厉害。”
莉拉和埃莱娜一起成长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又都视对方为自己隐秘的镜子,暗暗角力。
莉拉聪明,漂亮。她可以毫不畏惧地和欺凌自己的男生对质,也可以去找人人惧怕的阿奇勒﹒卡拉奇要回被他夺走的玩具;埃莱娜既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又一直暗暗模仿莉拉。
家人不支持莉拉继续求学,因此她到父亲和兄长苦苦维持的修鞋店帮工,又面临几个纨绔子弟的追求。埃莱娜则怀着对朋友的关爱、嫉妒和理解,独自继续学业,却始终无法面对和莉拉竞争的失落。
*终,十六岁的莉拉决定嫁给肉食店老板,但在婚宴上,她发现了丈夫的背叛。而埃莱娜也站在成人世界的入口,既为前途担忧,也因对思想前卫的尼诺产生朦胧好感而彷徨。
4
《如何抑制女性写作》
[美]乔安娜·拉斯
无自觉,不思考也是帮凶。
(@豆友143187821 )
本书是女性主义者乔安娜·拉斯的著名文论,她在书中模仿文学评论中的惯用论调,以反讽的方式写了一份“抑止女性写作指南”,以此尖锐地指出和批评那些施加在女性作者身上,阻止、贬低和无视女性写作的社会阻力。同时,这又是一部主流视野之外的文学史,它重新搜罗了那些被认为不值得了解的作品,并对那些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作者指名道姓:狄更斯、海明威、伍尔夫、桑塔格、勃朗特姐妹——有人曾贬抑女性写作,有人是被贬抑者,而有人两者皆是。
这是一部愤怒又锐利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它直指女性书写所面对的结构性暴力,带领读者重新认识那些被贬抑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