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不是虫也不是草,而是一种真菌寄生在蛾虫身上长出菌丝的结合体。
该菌寄主昆虫只有我国和个别周边国家才有,因此,并不是只要有蝙蝠蛾虫,就能生出冬虫夏草。而我国冬虫夏草可以寄生的蝙蝠蛾至少有30多种。
这类蝙蝠蛾主要分布在青海、四川、云南、甘肃、西藏等省区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其中90%以上分布于青海地区,海拔越高其质地越好。
幼虫期长达3~4年
虫草蝙蝠蛾的一个生活周期,在自然状况下需要4年或4年以上。各虫态的变化和龄期的长短,常因虫种、温度、海拔、饲料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这就是为什么鲜草季各个产区采挖冬虫夏草的时间为因地而已,也能看出大自然培育一根冬虫夏草实属不易。
虫草蝙蝠蛾的生活史是:最后一龄幼虫→预蛹→蛹→成虫→卵→一龄幼虫 →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四龄幼虫→五龄幼虫→六龄幼虫→七龄幼虫。
幼虫期最长,为3.5~4年,而蛹期、成虫期和卵期加在一起才有4个月左右。由此可以说,幼虫期是虫草蝙蝠蛾在自然界中表现出的主要虫态。
而我们看到的冬虫夏草的虫体部分就是这个形态。
幼虫生命力顽强
幼虫,从卵孵化到蛹羽化前,全都在土壤中生活。初孵者有假死习性,如遇刺激即蜷缩不动,与死无异。若停止刺激,瞬间即可"死"而复生。
幼虫在土壤内因取食与活动的需要,常自行挖掘有20厘米左右深的倾斜“隧道”,并配有向侧面横行的通道。幼虫一般在5~20厘米的土层内生活,常活动在10~15厘米的土层。
幼虫在隧道中,有95%以上是头部朝上,活动时进退自如。在此阶段,所有的幼虫甚至患病的幼虫,都不会爬出土壤的表层,到地面生活。
当幼虫阶段的蛾虫感染上冬虫夏草菌,真菌在其身体肆意生长,大量繁殖,直至将蛾虫大部分身体据为己有导致蛾虫死亡,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出子实体,子座破土而出被人们采挖。幼虫在土壤中靠取食草本植物的地下根茎生活,在饥饿状态下,还能食用胡萝卜,乃至土壤中的腐殖质。耐饥饿力特别强,在腐殖质土壤中可忍饥挨饿8个月,在实验室内不给食物仍能生存60天,但体重减轻。
除此之外,幼虫具有超常的耐涝和耐旱力,其虽最适宜在含水量40%左右的土壤中生活,但当土壤含水量达到60%或减少至10% ~ 30%时,仍能很好地生活。
由于虫草蝙蝠蛾世代生活在高寒地区,这就使它锻炼出惊人的耐寒性。幼虫在0C时,放置6天也不会被冻死,甚至降到-3C时,再经5小时也不会死亡。在-69C的冰箱中冻成冰棍后,再逐渐升温,多数仍能复苏。
越冬幼虫之所以能抵御严寒,是由于它能通过增高体内无机盐如磷酸盐、镁盐、钙和氯化物,以及氨基酸等的含量,提高机体细胞的渗透压,从而增强自己的耐寒力。这也是冬虫体内含有大量氨基酸,能调节免疫力的主要原因。
在自然状态下,虫草蝙蝠蛾多以幼虫越冬,由于幼虫的生活期极长(平均890.8天),所以越冬幼虫世代重叠,不同龄期的幼虫均可见到。就是到了冬季,幼虫也不会进人休眠状态,仅生活能力有所减弱而已。多数幼虫在冻土层以下越冬,少数在冻土层内越冬。正因为蛾虫有如此万千的生命力,所以才能当它变成冬虫夏草时够诸治百病、延年益寿吧。
羽化成虫只为繁衍
在自然条件下,从化蛹到羽化需35~40天。羽化时的蛹,一般要接近地面,以使羽化后的成虫便于活动。
成虫,形似常见的虫蛾,飞翔能力弱,无趋光性、趋化性,寿命仅2至4天,不需补充营养。成虫期活动范围小,主要以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等生殖活动为中心。
雄蛾能二次交尾。雌蛾在产卵时,并非一一次将卵全部产完,而是在飞翔过程中间歇停息地分多次产卵,每次产卵数量不等,卵为散产。
有趣的是,在雌蛾产卵时,雄蛾也不歇息,每当雌蛾产出一堆卵后,其配偶雄蛾就立即用翅和腹部将卵扫开混人土中。
卵产出后,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很快会变成黑色。每只雌蛾平均产卵457粒,最高达753粒,孵化率80%左右。雌、雄成虫个体,在交尾或产卵后即死。成虫群体的延续期亦短,前后仅25~28天。
一个蝙蝠蛾虫的一生似乎注定为冬虫夏草而生,在地下顽强生存四年。百分之90%时间都是幼虫形态,等待被真菌感染,变成冬虫夏草。成千上万的幼虫中,只有极少数能熬过四年羽化成虫。然而变成蛾子飞翔的时间只有三四天,这仅有的三四天却只为了繁衍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