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睡得好不好?如何衡量自己的睡眠质量?有没有听说过睡眠惯性?普通百姓,在面对睡眠问题时,通常,关注的焦点是怎样睡着,较少从完整周期的角度,去评价自己的睡眠状况。但是,很多人可能睡得早,也能够很快入睡,醒来后却感觉很困倦,这是为什么呢?
咱们先来回顾1个发生在10年前的真实事件。2010年5月22日,印度航空公司的1架波音737飞机,在即将着陆的时候,打盹的机长才醒过来,并开始操作。随后,飞机降落失败,冲出跑道,爆炸起火。166名乘客和机组成员中,只有8人生还。事后,调查结果表明,是睡眠惯性造成机长的错误决策,导致空难。
睡眠惯性,是指刚睡醒的人出现认知能力缺失、警觉性降低、感知和运动能力迟钝的现象。睡眠惯性,通常在清醒后持续15到30分钟,但是,最长的持续时间可以达到4到8小时。有些人,刚醒时的认知能力,甚至比24小时没有睡觉的人还差。研究发现,睡醒后5分钟内的认知能力,只能恢复到最佳水平的63%;睡醒后的20到30分钟,才能恢复到最佳水平的84%。
睡眠惯性现象,至今还没有得到确切的解释。有些学者认为,睡眠惯性的出现,可能与不同种类的脑电波的出现有关;也有学者推测,从睡眠中清醒后,大脑不同区域的激活速度不同,与认知功能相关的前额叶皮层激活速度较慢,因此出现睡眠惯性。
睡眠惯性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调控因素包括睡眠情况、昼夜节律、睡眠周期等。比如,出国旅行归来后,需要调整时差的影响,经历过昼夜颠倒,就算睡眠时间较长,醒来后仍然会感觉没有睡够。再比如,如果正在做着春梦,被身边人踹几脚,在深睡眠阶段被唤醒,梦中的美人就会在脑子里飘来飘去,整天都会昏昏沉沉。
出人意料的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澳大利亚学者经过研究发现,闹钟铃声也会影响睡眠惯性。具有旋律性的闹钟铃声,更容易将人唤醒,而单调、刺耳的铃声,则会延长睡眠惯性的持续时间。研究者推测,无旋律的警报式铃声,可能会打扰大脑的活动节奏。以往,就有人将闹钟评为最受人讨厌的人类发明。因为,被突如其来的闹钟惊醒,会带来心慌、情绪低落、强烈悬空感等不适感觉。有人甚至认为,闹钟叫醒,违背机体的自然状态,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了维护完好的睡眠周期,又必须按时起床,就需要仔细选择闹钟铃声,尽量选择柔和且带有旋律的音乐,或者是大自然声音的模拟音乐,比如林间鸟叫等类别。
克服睡眠惯性,理想的方法是自然醒,因为,光线起着生物节律的闹钟作用,当人体感受到光线影响后,体内的褪黑素分泌减少,血清素分泌增加,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各部分逐渐从熟睡过渡到浅睡,再到自然醒来。起床后,在音乐声中洗漱,喝1杯咖啡,或者吃1块含咖啡因的口香糖,能够帮助克服睡眠惯性。起床后,能够在阳光下走1段路,晒晒太阳,可以抑制体内褪黑素的生成,帮助稳定生物钟节律,减轻睡眠惯性的不良影响。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逸事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