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今日头条《言身中医》的中医入门专栏!如果你希望自学中医,但又缺乏中医的基础知识,我们强烈建议你从中医入门栏目开始阅读。在这里,我们将为您提供中医的基础理论、中医诊断知识、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的相关基础内容。希望这些信息能对您自学中医之路有所帮助。中医之路漫长而精彩,愿《言身中医》的中医入门栏目能一直陪伴着您。
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属于原创思维,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中医原创思维是中医学发展与进步的灵魂之所在。掌握和运用中医原创思维,对于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对当代和未来中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促进作用。
中医的系统思维小王进入谢老师的中医诊所,看着谢老师专注地处理一幅古老的医书,有些犹豫地开口说:“老师,我一直在学习中医,最近想深入了解系统思维,您能给我点指导吗?”
谢老师抬头微笑着点了点头:“当然可以,小王。系统思维就是得看待事情像是一整套系统,把认识对象当成一个大系统,然后深入研究这个系统里头的各种组成部分、因素、单元,还有这些东西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嗯,就是要综合地考察整个认识对象,这可是一种整体性思维方式哦。”
小王听了点点头,随即问道:“老师,‘系’和‘统’是什么意思呢?”
谢老师笑着解释:“嘿,‘系’就是联系,要紧密连接在一起,一环扣一环;而‘统’就是总括,得整合在一起,搞成一个整体。早先的《周易》其实就是最早搞起了这种系统思维法子,尤其对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个奠基作用。”
小王好奇地问:“有没有具体例子可以帮助我理解一下呢?”
谢老师想了想,然后说:“比如,《素问·天元纪大论》里说的,‘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这段话是在说整个宇宙是从太虚一元的气发生分化而来的,世间的一切都有着普遍的联系。就像是一个大串珠子,一个个都连在一起,形成了我们看到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连忙拿起笔记本记录下来,感慨地说:“原来系统思维这么有深度。”
系统思维的宏观思维谢老师又说:“系统思维中最重要的就是宏观思维。”
小王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笔记本,认真地翻开。“谢老师,我一直在思考中医整体观念,特别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在您看来,中医整体观念是如何体现的呢?”
谢老师思索了一下,然后深吸一口气开始解答。“小王,中医学的整体思维,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世界万物由混沌一体的元气分化演变而来,气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生五行之气,五行之气生万事万物。”
猎户座之剑附近的神秘小说星球
道家著作《老子·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儒家著作《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谓“一”或“太极”,皆强调世界的本原性、统一性、规律性。本原性,是古人对自然界万物最初根源的认识;统一性,是事物各部分相互联系而整合成为一体;规律性,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来,接着问道:"那么,怎么更具体地体现整体呢?"
谢老师微笑着点头。“中医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内部各功能系统之间紧密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其独特特征在于强调整体性超过部分之和,与整体等于部分之和的观点相对立。中医学认为不存在孤立的局部,而是整体构成了局部。在处理局部病变时,中医注重从整体出发,通过调治整体,达到最大限度发挥整体效应的目的,从而解决局部问题。这种综合性的治疗理念使中医学在处理疾病时注重病因病机的整体调理,追求身体各方面的协调与平衡。”小王坐在谢老师的对面,他的眼睛闪烁着聪明的光芒,专注地听着谢老师的解释。
谢老师继续解答,他的眉头渐渐舒展,他感到自己在传授宝贵的中医知识,对小王的学习之路感到由衷的满足。他的手势和语调渐渐变得更加自信和明朗,将复杂的概念变得更加清晰。他又说:“另外,医学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整体观念,它体现了整体性思维的具体应用。比如,天、地、人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人体本身也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包括形态和精神两个方面。中医学通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辨证论治为主要手段,灵活运用治疗方法,但其核心理念在于治病求本,从整体出发。这涉及到协调机体内部脏腑的阴阳气血平衡,同时要顺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素问·标本病传论》:“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
小王点点头,对谢老师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他继续追问:“谢老师,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又是怎么样?”
谢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又说:“中医学强调从整体出发,注重宏观认识。宏观与微观是相对的概念,它们分别指大的方面、整体方面和小的方面、局部方面的研究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的辩证思维中,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它认为宏观的变化源于微观,而微观的变化又与宏观密切相关。”
《素问·灵兰秘典论》:“恍惚之数,生于毫氂,毫氂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恍惚,即宏观世界,模糊难辨;毫氂,即微观世界,可以度量。两者之间,以把握整体和大局为要,则“其形乃制”。
小王一边聆听,一边认真地记录下每一个细节。他深深地感受到谢老师对中医整体观念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谢老师补充道:“其实,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体现在对宏观层面的深入研究。它从更广泛的角度观察生物、自然和社会的整体功能变化规律。在对人体的宏观认识中,中医将其总括为五脏系统,形成了一种称为五脏一体观的理念。这一观点不仅仅是对人体结构的整体性认知,更强调五脏系统与精气神、经络、体质等要素之间的复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医学在宏观层面上着眼于整体系统、要素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它强调这些要素之间综合效应的重要性,力图理解系统的整体性。通过这种方式,中医学构建了一种‘天人相应’的宏观认识,将天地自然和人体内在联系融为一体。这种宏观认识深深植根于中医学的理论框架中,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深刻的指导思想。”
中医和西医的差异小王:“谢老师,西医似乎更侧重于机械的构成,而中医则似乎更注重整体和相互关联。我能请教一下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吗?”
谢老师点了点头,轻轻合上那本古书,将注意力完全投向小王。
谢老师:“小王,中医与西医对人体的理解确实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小宇宙。在这个小宇宙中,心是主宰,五脏是核心。我们将所有的脏腑、组织、形体、官窍都纳入这五大系统之中。”
谢老师又说:“这意味着,在中医看来,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生理上,一方面依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又要靠脏腑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
小王:“那么,如果这种协调和制约失去平衡,会发生什么呢?”
谢老师:“很对,如果这种关系无太过,无不及,是平衡和谐的,那么人体就保持着健康无病的状态。但一旦失去平衡,就可能出现疾病。在病理上,中医也首先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病变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应,并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
小王:“这听起来很有深度,但与西医的理论相比,似乎更加抽象。”
谢老师:“而西医则深受原子结构论的影响,认为世界有一个或几个明确的本源,以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了世界,人体也是如此,是由不同组织、器官、系统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的。”
小王:“所以,中医和西医对人体的理解基础不同,因此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会不同,对吗?”
谢老师:“正是如此。中医根据整体观念,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是有着明显的脏腑相关论。比如,中医会考虑肺系的咳嗽,不仅仅看肺脏本身,还会考虑肺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如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肺与肝的相克相生等等。这种综合性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局部的病变。”
小王:“谢老师,您的解释让我对中医的整体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够像您一样精通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