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V2社区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我们急需一个功能,不是共同关注,而是共同Block(拉黑),共同Block了谁才是更好的关系组织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喜欢同样是重要的兴趣爱好的部分,一般理解兴趣爱好时会默认为正向的兴趣爱好,共同关注决定了关系的正向契合度,共同拉黑决定了关系的负向契合度,正向 负向的共同契合,才能真正的基于兴趣的高匹配机制。
最后提一个朋友圈的一个小变化(原规则及新规则均做过实际测试):新的屏蔽规则会向后(过去)兼容,原本新增的屏蔽规则不会对原有列表起作用,新的屏蔽规则会对所有内容起作用;
OK,就简述到这里,总结一下基本的观点:
- 问题要脱离产生问题的思路,需要重新观察问题,重新定义解决问题的思路。
- 黑名单机制划定了舒适区的边界,是舒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共同反感有很大的发掘空间,匹配系统应同时关注正向匹配与负向的匹配。
正在求职,欢迎交流。
#专栏作家#
天下雪,*firstsnow2005,*skyfollowsnow,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社区化及运营的专业化研究,擅长多种思维联动,对解决复杂问题有独特偏好。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