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令人拍案叫绝且流传千古的艺术瑰宝。宋词起源于民间,是宋代的主要文学表现形式。最初,宋词的内容多涉及“男欢女爱”、“离愁别绪”等,因此被世人称作“淫词艳科”。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与题材的扩充,宋词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而使宋词得以创新与变革的关键性人物便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他凭借绝世才华与能力令宋词摆脱了“艳科”的格局,转变为独立的诗体,从根本上提升了宋词的文学地位。
宋词的风格素有两派之说,分别是豪放派与婉约派。而苏轼便属于豪放派词人,他的作品语言丰富且常用典,气势恢宏且不受音律束缚,展现了苏轼超然脱俗、狂疏浪漫的气质。此外,宋朝还有一位与苏轼并称“苏辛”的豪放派词人,那便是拥有强烈民族意识的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是至情至性、豪壮悲愤之人,他的词既充满渴望国家一统的爱国情怀,又抒发了难以言喻的壮志未酬。苏轼和辛弃疾皆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又都曾写下一首以《西江月》为词牌名的作品,在世人看来各有千秋。那么究竟哪一首词更胜一筹呢?
一、《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北宋词人素来爱以词为书信,三两句便可将事由与情感清楚明了地传递给亲人、好友。《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词,彼时的他被远谪黄州,心情孤寂又苦闷。尤其恰逢阖家团圆的中秋佳节,更显词人所处境遇之凄凉与孤苦。
整首词的语调较哀婉低沉,表达了词人时光飞逝、世事无常的思考与对世间真情的向往与怀念。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词的上片中“世事”指的便是苏轼因卷入乌台诗案而遭贬谪的事,这是苏轼人生中的巨大转折点,他也因此备受打击。然而,世事如梦,人生犹如白驹过隙,一再沉溺于荣辱得失之中又能改变得了什么呢?倒不如坦然淡定地面对,让自己的内心由浮躁逐渐趋于平静。
紧接着,词人又意识到新秋已然乍到,心中又滋生了不少凄凉之意,他回想起曾经在仕途上备受排挤于打击的境遇,不禁感慨命运的变幻莫测与曲折坎坷。转眼间,秋风已经无情地将落叶击打在庭院里,词人望着镜中的自己,早已双鬓发白,于是陷入绵延不绝的沉思之中。
寥寥几句,词人寓情于景,既抒发了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怀,又表达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词的下片写词人孤身一人身处异乡独赏中秋满月悲凉境地。苏轼说“酒贱”,不免有因受贬谪而失落、不满的自嘲之意。
如今他谪居于黄州,对世态炎凉、人心惨淡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曾经趋炎附势、奸邪狡诈的小人对其避之不及。然而即便遭贬,他也心系国家大事,可朝堂上仍是小人当道,忠臣受尽污蔑,如此想来,心中的愤懑无奈与孤苦落寞又更浓烈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