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仅有的兄弟情,都给了果亲王。雍正登基前,允礼连个爵位都没有。雍正一登基,允礼就成了果郡王,掌管京城守卫,后来又封果亲王。他们真的兄友弟恭吗?不,皇家哪有真亲情,背后都是博弈!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果亲王是个闲云野鹤的人,从来不问政务。
他爱上了雍正的妃子甄嬛,一直默默守护。
后来,甄嬛和雍正闹翻,生女后自请出宫。
果亲王非常照顾在寺庙修行的甄嬛,两人擦出爱情的火花,而甄嬛也怀上了果亲王的孩子。
再后来,甄嬛误以为果亲王去世,便跟着雍正回了宫,还生下了一对龙凤胎。
最后,雍正怀疑两人的关系,却舍不得伤害甄嬛,便赐了果亲王一杯毒酒。
雍正说:“都是允礼的错。”
后来,雍正去世,甄嬛当上太后,扶持乾隆上位,并把之前生的孩子,过继给了果亲王。
有人说,难怪《还珠格格》里的太后,那么宠爱晴儿,原来晴儿是她的亲孙女。
这话,咱们笑一笑,也就过去了。
毕竟,果亲王的结局,和《甄嬛传》中演绎的,截然不同。
历史上的果亲王
果亲王是康熙的第十七子允礼,在惨烈的九子夺嫡以后,只有他,受到了雍正的礼遇,并得以善终。
果亲王出生于1697年,生母陈氏的地位不高,生了孩子以后才被封为勤嫔。
或许是生母地位太低,允礼一直到27岁都没有封爵,也没有任何职务。
他的亲王之位,还是雍正给封的。
果亲王师从清代大诗人沈德潜。
沈德潜是真正的文人,温文尔雅,阔达大方,因此,跟着他学习的允礼,对政务没有兴趣,最喜欢寄情于山水,每日写写诗,练练书法,顺带出去游学一番。
有时候不争,反而是一种幸运。
雍正登基后,允礼就受到了礼遇。
他先是被封为果郡王,兼任理藩院尚书。
后来,雍正又封他为和硕果亲王,赐了非常多白银,并晋封他的母亲勤嫔为皇考勤太妃,赐住宁寿宫。
雍正去世时,临终托孤,封果亲王为辅政大臣,让他和胤禄、张廷玉、鄂尔泰一起,辅佐乾隆。
弥留时,雍正一再嘱咐乾隆,要好好照顾十七叔允礼,说他的身体清弱,要好好照顾。
《清史稿》:“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傥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
要知道,雍正对兄弟素来是下得了狠心的。
登基后,他立刻贬黜圈禁八爷、九爷、十爷,就连一母同胞的十四阿哥也被他软禁起来、赶去守陵。
为何他对同父异母的弟弟果亲王,这么好,弥留时还不忘嘱咐乾隆好好照顾呢?
原因且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允礼没有参加九龙夺嫡,沉迷诗书,纵情山水。
康熙一生35个儿子,但凡是当初活着成年的,或多或少都参与了“九龙夺嫡”。
但允礼却是一个难得的例外,他温文尔雅,和老师沈德潜一样,每日只纵情山水。
9岁以后的允礼,经常跟着康熙一起出征。
虽然,他一直没有得到爵位封赏,可父爱从未缺席。
要知道,康熙戎马一生、皇子众多,他亲自带在身边教养的皇子,只有废太子胤礽。
其余的,大多数时候都是父子情薄。
但允礼时常在康熙跟前侍奉,享受了许多儿子没有的亲情和温暖。
有学者猜测,康熙一直到去世,也没给27岁的允礼封爵,不是忘记了这个儿子,而是一种变相保护。
“九龙夺嫡”的架势,康熙不可能不知道其中凶险。
既然允礼选择纵情山水、喜好游学,不如随了他的心愿,彻底让他与朝政隔绝。
来日,不管谁登上皇位,都不会为难允礼。
父母之爱子,必谓之计深远。
这种猜测,也有一定的道理。
至少,没有参与九子夺嫡的果亲王,不会成为任何皇子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