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阴阳辩证为核心思想,经现代中外医学论证有滋养体魄,强身健体的功效,是中华武学的瑰宝。1949年后,被改编为强身健体的用途。
太极拳,现在主要是强身健体的健身操
关于太极拳起源地的说法主要有两种。
一说是河南新乡地区的温县陈家沟,明朝末年,由陈氏第九世陈王廷,根据祖传拳术,再结合吸收民间诸多拳种的精华,所创编的一种内功拳种,取名太极拳。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广开传拳之门,陈氏太极遂又演化出,杨氏、武氏、吴氏、孙氏等诸多太极流派。
另一种说法是湖北武当地区,元末明初,武当派张三丰创始了内家拳,注重内功和阴阳变化,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因为张三丰是明朝初年,陈王廷是明朝末年,太极拳也是内家拳的一种,所以创始内家拳的张三丰应该为太极拳祖师,这是一种自然归属。
一个河南新乡,一个湖北武当,看似八竿子打不到的两大太极发源地,却有着为世人所不知的神奇渊源和联系。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灭亡大辽的金军骑兵兵团,继续挥师南下,北宋灭亡,民族英雄岳飞奋起抵抗,历大小战斗两百余,终于收复襄汉六郡,在湖北站稳了脚跟,岳家军发展到12个军,84员大将,比如前军统制张宪,中军统制王贵,背嵬军统制傅选,左军统制牛皋,右军统制庞荣,踏白军统制董先,游奕军统制姚政,后军统制王经,岳飞亲军悍将杨再兴等等。
这些岳家军将领,无不是身怀绝技,武艺超群。
从1135年到1140年,短短5年时间,岳家军由原来的三万五蹿升到十万多,兵力的迅速扩张,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解决士兵的操练问题。于是岳飞就开始系统性整理操练手册用于训练军士的搏击技巧,为国*敌。岳飞本就是一代宗师,一身的本领,再结合岳家军诸多将领的绝学,这就是千锤百炼,诞生于国家危难之际的岳家武学。
岳家武学核心要义就是攻中带守,守中带攻。因为是用于实战,岳家武学招招是绝招,讲究一击致命。实战中生死就在几秒间,为了追求更高效的击*对手,岳家武学强调练内功,凭着丹田一口气的瞬间爆发力,以气御外,一击*敌。
金庸老先生在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虚构了华山派,剑宗和气宗的冲突,想来金庸老先生毕竟是文人,不懂武学,练气其实是为了通过内功的瞬间爆发力,更高效的*人,而不是用所谓的内力直接作用于人而把人*死,练气是为了提高剑宗的*戮效率,而不是与之相冲突。
岳家军的大本营就在湖北,总部在武昌,其他驻军在湖北各地,一直到南宋灭亡。岳飞在遇害前,把自己最小的两个儿子,七岁的岳震和三岁的岳霆,交给曾经的亲军,在湖北黄梅县沿着养马岭、赵家畈、雷家嘴、茶山嘴、蔡山镇、北池口、小池等要地建立起一条完整防线。黄梅县是进出大别山的咽喉,又是扼守长江的门户,上防金兵,下拒宋军。岳飞如此安排,就是要给岳家军留下火种,一同留下的还有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武穆遗书》,分文武两篇,武篇即是岳家武学。
湖北黄梅县就发展成了岳家拳的两大传承地之一,而另一个就是河南新乡地区。
公元1122年,岳飞父亲岳和病故,岳飞回老家安阳为父守孝,期间收了一位范姓的徒弟范祖。两年后,岳飞再次从戎后,范祖在家照看岳飞老母姚氏,后成为亲军追随岳飞,在新乡地区打了很久的巷战,游击战。岳飞被害后,很多亲军将领不敢待在南宋,这位范姓亲军将领就潜回了当年打游击的太行山,研习并传授岳家武学,伺机报效国家,新乡岳家拳就是这位范姓将领以及岳家军前军统制张宪的后人传承至今。
湖北黄梅,河南新乡,就是这样成为岳家武学的两大传承地。
有意思的是,作为岳家拳传承地区的湖北武当,在岳家拳之后由张三丰发展出内家拳,被后世认为是太极拳的原型。而岳家拳另一重要传承地则发展出了陈氏太极拳。
创立于宋朝年间的岳家拳,已经暗含太极原理,而之后的太极拳分别起源和发展自岳家拳的两大传承地周边,怎么看都不像是随意的巧合。
明朝之后,清军入关,为了防止老百姓叛乱,就收缴民间武器,一位岳家枪高手山西人姬际可就以枪划拳,创造了另一种内家拳---形意拳。后来马学礼所传的河南形意拳,发展出心意六合拳,一般只在回民同胞中传授。
岳家拳讲究由内而外化于形,由外而内化于心,形心合一。至此,三大内家拳,太极,八卦,形意,都或多或少的跟岳家拳有渊源。
张三丰所创内家拳是太极拳原型,而岳家拳毫无疑问的是内家拳鼻祖。这就是大多数世人可能还不知道的太极拳与岳家拳的神秘渊源。
跟太极拳一样,世代传承下来的岳家拳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一样的是岳家拳仍然保留了大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