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之所以是优秀的拳种,归因于它有着别的拳种无法具备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体现在它的“三理”:拳理、哲理与医理。太极拳总的修炼要求是八个字:中正,安舒,心静,体松。这八个字在“三理”中如何体现呢?
首先,我们来看拳理。
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术、格斗术,其基本、原始的功用,就是能用来搏击。无论陈式、杨式,还是其他太极拳的传人,历代都有名家,比武较技,或者保家卫国,或者保镖护院,或者行走江湖中,克敌制胜。当然,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或处于下风的情况也会有。但至少说明,太极拳,不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印象中,公园老头老太太那样放着音乐磨磨唧唧的健身操。太极拳的技击原理,由其哲理而来。太极拳拳理的体现,在于以柔克刚,借力打力。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太极拳,又叫“十三势”,即:进、退、顾、盼、定;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前面五个字,讲的是步法与方位,其实就是:前、后、左、右、停;后面八个字,讲的是全身运劲、用劲的方法。从后面八个字来看,无论手、脚、身,没有一个是走直线的,也没有一个是主动进攻的。
我们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所以,西洋搏击术,和中国外家拳,都是以直拳为基础,发展出其他的技击法。但是,我们把两个人站立的距离,跟太极拳出手应战的距离一比较,就会发现,太极拳的出手,虽然走的是弧线,但是这条弧线的长度,还是远远短于对手出拳后,达到自己身上的距离。这就是太极拳能够后发制人的基本原理。这也是太极拳不主动进攻别人的空间原理。因为要进攻,就要走弧线,弧线比直线花时间长,别人早有准备,连消带打,自己就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