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明朝时,汉族男子的发饰都是在头顶结发髻然后自然下垂,直到清朝入关颁布剃发令,男子的发式才变成前颅头发剃光,脑后留金钱鼠尾辫的样式。
剃发令是清朝统治者的强制手段,正所谓“留发不留头”。但由于和汉族百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理念相违背,所以剃发令一出,原本已经平定的各州县百姓宁死不从,以至酿成江阴十日、嘉定三屠等诸多惨案。
按照常理,这一屈辱性的标志物在清朝灭亡时应该会最先遭到百姓抛弃,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1912年2月,清帝下诏退位,存在了268年的清朝宣告灭亡。与此同时,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向全国颁布了剪发令,要求减去满清的辫子,脱掉满清服饰。
在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当革命军带着剪刀在街头剪辫时,百姓却纷纷抗拒剪辫,认为革命军的行为纯属暴行。嘉兴县甚至以反对剪辫为号召,聚集起数千人,攻击带头剪辫的乡绅,颇有点当年嘉定百姓抗拒剃发令时的意味。
革命军势力最大的浙江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剪发令推行的就更为艰难,云南曾颁布法令,限令民众在5日内剪掉辫子,但依然剪辫者寥寥。山东昌邑县27名率先剪辫的人甚至被群殴致死。而山西更是直到1919年才将所有辫子剪完。
让人称奇的是,汉族民众纷纷抗拒,满人却率先剪掉了辫子。那么为什么恢复汉族传统发式推行的这么艰难呢?原因说起来让人哭笑不得。清朝入关后,花了80多年时间才修撰出《明史》,而这部《明史》中甚至连“千钧一发”这样的词汇都没敢出现。这样,经过近300年的遗忘,清初颁布剃发令这段历史,普通民众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已经将留辫子视为自己的民族固有习俗。
而满人反倒认为留辫子这一丑陋的习俗是从汉人那里学来的,所以辛亥革命爆发后,满人出于对“陋习”的愤恨,纷纷剪掉了自己的辫子。
显然,明朝末年的汉族民众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号召,抗拒清朝的剃发令,200多年后,他们用同样的理由抗拒了“剪发令”。跪久了,会认为站起来是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