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奇谭:总有自己的观点。精于地产,爱好文学,喜欢电影,欢迎关注。
四大名著发展史明代冯梦龙就中国古代小说作品进行逐一品评,根据社会影响和他自己的鉴赏标准列出“四大奇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当时《红楼梦》尚未出世,该评价使得文坛上形成“四大奇书”或“四大名著”的概念。到清代康熙时期,《金瓶梅》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列为禁书,四大奇书形成“三缺一”场面。乾隆时期《红楼梦》横空出世,当仁不让取代了《金瓶梅》变成新“四大”;同时《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在康乾盛世相继刊出,这两本书的文学水准和影响力也直追“四大”,所以,后来人们通常将“水西三红聊儒”六本书称为“六大名著”,也有加上《金瓶梅》,形成“七大名著”的说法。
新中国成立后,《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作为新时期第一批小说名著率先出版,《西游记》、《水浒传》紧跟其后。《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因题裁和文体原因在普通百姓间流传度较低,影响力也相对较小,因此,没有跟前“四大”同时期、同系列出版。因此原因,建国后人们普遍将“红三西水”并称为“四大名著”;看似是一种巧合导致,实际上也反映了这几本名著在民间的影响力有一定差异。
《红楼梦》的题裁特点《红楼梦》属于描述现实社会的正剧。书中通过对当代(清朝,虽未标明)贾府及其它家族、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人事及日常生活的描写,讲述了封建社会的没落之路,通过严肃、深刻、且全面的对当时的社会进行分析,体现了浓重的现实主义色彩。其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是文艺著作,也是详实丰富的清朝百科全书,文字化的《清明上河图》,因此不仅被文学爱好者,也为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爱好者所追捧。再看其它名著。《三国演义》名字即标位演义,明代人讲述三国时期的故事;《西游记》根据民间神话改编的小说,明代人描写的大唐传说;《水浒传》根据民间传说、话本改编的小说,明代描写的北宋故事。虽然它们也都能一定程度的反映封建社会的,从创作时期和内容上讲,跟《红楼梦》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它们的娱乐性普遍大于思想性,浪漫主义色彩普遍大于现实主义色彩;也因此不可能像《红楼梦》那样引起社会各界的深度关注与研究。
《红楼梦》引发的红学因为上述题裁及内容的特征,使得它成为知识分子争相观阅的读物,又因曹雪芹下笔隐晦,多用映射暗喻的手法,结合了当朝历史背景,使得《红楼梦》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样,形成文艺史上的千古悬疑,令许多人物为之倾倒。因此许多高级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前仆后继如恒河沙数进行探讨,并形成“红学”。红学最早起源在清末出现,当时的文人经常在茶馆中谈论红楼梦,并自称为“红学”;民国期间自胡适开始考证《红楼梦》,周汝昌、俞平伯、包括鲁迅、张爱玲、王国维等,解放后至当代刘心武、二月河等等文化名人无不对《红楼梦》推崇备至,索引探幽。在中国文艺领域,还没有那个作品如此般令人着迷,持续之久远,影响之广泛;既有无数学者站台,使其当之无愧成为“四大名著”之首。其它三大名著,在文艺界不可能形成这样深远的影响;也不可能引发如此之多高级知识分子的追捧。
《红楼梦》政治影响力说该书的政治影响力可能有些夸张,主要说的是该书对政治家的影响力,或者说政治家对该书的影响力。*同志早在革命初期,对《红楼梦》已倍加推崇,他不仅自己非常喜欢读《红楼梦》,还提倡高级领导干部阅读,传说还曾要求许世友读红楼,并说:读过五遍才有发言权(我估计许世友也就翻了翻)。*在多个场合说过:将《红楼梦》当历史来读;他本人能整段背诵书中的大篇章节和诗词。在*的推进和普及下,解放后红学的形成、《红楼梦》建国首批发行等现象才纷纷兴起。因此,《红楼梦》除了自身艺术性与思想性外,现代政治家对其的推崇也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古今中外,还没有哪一本书对世界最精英群体有如此大的影响。
综述《红楼梦》本身的艺术性、思想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超高文艺价值,使之在普通百姓、知识分子、专家学者、政治精英等等群体中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它被推为四大名著之首,当之无愧,理所当然。
喜欢我回复的朋友,请关注本人,并诚心邀请阅读拙作《乱世儿女传——中国历史上最传奇女性,为父报仇,手刃一代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