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曾经的中车府令赵高通过四个步骤逐渐掌握了秦国的权力,把秦二世胡亥架空,甚至开始佩戴传国玉玺试探百官的反应,他已经是非常明确地表现出篡位的企图。但是,赵高为什么反而会死在自己扶植的“傀儡”秦王子婴手中呢?
秦二世之死秦二世死于赵高之手可以说是必然的。赵高早在“沙丘政变”中联合李斯一起拥立胡亥而赐死公子扶苏,就已经表现出了自己勃勃的野心,他对李斯说:“臣闻汤、武*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也就是说,在赵高心中,什么忠孝仁义都不会是他追求权力路上的挡路石。对秦始皇是如此,对秦二世当然也是如此。
所以,在胡亥即位之后,赵高便开始持续迷惑秦二世,比如他建议秦二世不再与大臣们见面,以保持自己的威严和神圣(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比如在陈胜吴广等人掀起如火如荼的起义高潮之时,他对秦二世说外边那些战报都是在夸大事实,陈胜等人不过是不值一提的毛贼强盗而已(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比如他设计谋害李斯,却说李斯是想篡位的奸臣(高曰:“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田常所为。”)这些行为在我们看来都是赵高企图颠覆朝政的铁证,但是在当时来说,秦二世的确上了赵高的当,他对赵高的信任以及放纵,直接导致了赵高策划“指鹿为马”的戏剧。与此同时,风起云涌的起义形势也让赵高开始担忧——虽然他已经把控了朝政,但是秦二世还没有完全沦为他的傀儡,赵高的生死,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掌握在秦二世手中(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
所以,赵高才开始于他的女婿阎乐、弟弟赵成等人暗中策划弑*秦二世,拥立子婴。当阎乐率领“吏卒千余人至望夷宫”时,秦二世才首次感受到恐惧,他想废除帝号称王,被拒绝后又想被封万户侯乃至成为“黔首”,但是阎乐此行的目的就是除掉秦二世,他当然不会答应秦二世的任何条件,最终,秦二世胡亥被逼自*。
赵高之死赵高绝对没有想到,在已经除掉秦二世,彻底成为秦朝实际执政者之后,死亡竟然会来得这么快。
在秦二世被*之后,赵高立即对百官以及秦国宗室宣布了秦二世的各种恶行,并且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表示除掉秦二世乃是替天行道。随后,他宣布秦国下一任统治者就是子婴(子婴与秦始皇的关系一直争议不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有互相冲突的记载,子婴应该是秦始皇的侄子或者孙子),而鉴于当今的国内形势,子婴应该成王而不可称帝。
当初,赵高认为子婴为人仁义,并且在百姓眼中也有一定的威望,应该会是一个容易控制的傀儡(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而子婴在答应接受王位之后,便与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商议,设计将秦二世骗到了斋宫之中*死,随后夷赵高三族(子婴遂刺*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史记》中记载,子婴除掉赵高的原因是他以为赵高已经与起义军相勾结,准备除掉自己,然后在关中称王(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我)。但不论秦王子婴的这种观点有没有事实依据,不甘心做傀儡的子婴都会先下手为强。
从赵高因恐惧“诛及其身”而弑*秦二世,到赵高拥立子婴之后被*,我们可以看出,赵高虽然在朝廷中有了指鹿为马的权利,但秦国统治者始终都不是他的傀儡!
从赵高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直至被子婴所*的经历我们可以推论:赵高的死是必然的——不论是刘邦或者项羽入关之后,还是子婴即位之后,他都不免一死,因为他实在是作恶多端,“天下苦秦久矣”的责任,有很大一部分要归结到赵高身上。同时,虽然历史记载较少,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推论出秦王子婴并不是一个昏君庸主,他果断地铲除赵高,就是为了控制朝政,并且有志于力挽狂澜,只是他已经没有大展身手的时间了——子婴称王四十六天之后,便被迫向已经入关的刘邦投降。